最美盛夏八月天,花开正艳收获时。日前,笔者走进宁海县大佳何正学乡村艺术谷涨坑-葛家村一带,放眼望去,52亩金黄的万寿菊竞相绽放,长势喜人,忙着采摘的农户们在花海里来回穿梭,有序地将万寿菊采摘、装袋、装车,花儿与笑脸交相辉映。
“我们来采花,一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本来在家也是闲着,能赚点钱贴补家用蛮好。”附近村民说,“以前这一大片都是荒地,现在四季开花,风景可漂亮了,游人也多。”
近年来,按照艺术振兴乡村“示范地”标准,大佳何镇系统打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送万家福”实景地,积极在“做示范、扛大旗,有机融合正学文化标识,从一村一谷到一镇”上做好文章,聚力“艺术+农特产业”主赛道,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
然而生态优美的艺术谷内却有占地430亩的抛荒地,犹如一块伤疤,与周围的美丽风景形成反差,如何盘活这片土地,让“伤疤”消除甚至变美,成为镇政府的心头大事。
2023年,经过前期调研,大佳何镇结合实际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讲政策,签署土地流转合同,利用集中连片的土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构建起“春油菜、夏艾草、秋菊花、冬党参”的轮作体系。用土地出租、吸纳闲置劳动力等方式,为沿途村庄的村集体、村民带来经济收益。
借着这个契机,今年四月份,葛家村党支部书记葛万永承包了该地块的部分土地,引入上海一家医药公司协助种植了52亩万寿菊,通过精耕细作和科学管护,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适时移栽、浇水,如今万寿菊喜获丰收。再通过杀青、成型、烘烤、包装等进行深加工,做成干花,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本季万寿菊大概能收七八吨。”葛万永说,“这一茬花从种植到采摘能吸纳闲置劳动力2000人次,自己也有20-30万元的收入,同时给村集体6万元左右的租金,一举多得。”
据了解,目前该地块还种植有艾草160亩、杭白菊70亩、丹参、党参和射干等中药材148亩。每年三月,油菜花海率先铺展金毯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初秋万寿菊提炼的叶黄素成为生物制药原料,每吨花售价在3万元左右,当杭白菊进入采收季,村民采用“蒸汽杀青+热泵烘干”工艺加工胎菊;盛夏收获的艾草则通过深加工制成艾绒、艾条等健康产品,延伸产业链价值;至深冬时节,党参为一年的丰收画上圆满的句号。
团联村联村干部算了一笔账:“2023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十万元的收入,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也有了增收渠道。”
“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整合、盘活了闲置资源,打造四季有花旅游地。”大佳何镇副镇长侯冠说,“来村里打卡的人多了,带动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业态,村民增收,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