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简040
第9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8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构建现代化奶业体系助力养殖户纾困增效
●我市农业领域入企行政检查频次大幅降低
●海曙区发挥资源优势助力蔺草产业稳步发展
●北仑区发布农业高质量发展“24条”助力缩小“三大差距”
◎要情聚焦
●我市构建现代化奶业体系助力养殖户纾困增效。近年来,受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影响,奶牛养殖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奶牛养殖头均亏损2000元/年以上。为有效应对行业困境,我市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升级和链条延伸,构建起集高效生产、数智赋能、质量保障于一体的现代化奶业发展体系,目前全市奶牛单产水平较2022年提升13.49%。一是政策补贴注入发展动力。实施奶牛良补、设施提升、贷款贴息、保险赔付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对奶牛性控冻精和后备母牛分别给予100元/剂、500元/头的精准补贴;对奶牛场设施改造提升给予投资额30—40%的补助,已累计发放补助1360万元。创新推出全省首个奶牛热应激保险,通过“保险+科技”模式有效对冲高温减产风险,近两年累计赔付473.5万元,赔付率高达135.2%。二是技术升级驱动提质增效。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联合浙江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组建专家团队,重点攻关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同步推进养殖设施智能化改造,广泛应用自动饲喂、数字化管理等新技术。如宁海利丰牧业通过引进智能化挤奶系统和粪污处理设备,实现年增效超100万元。三是链条延伸扩大产业规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合科研、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物流配送于一体,着力打造“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条。如宁波市牛奶集团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成为涵盖医疗、跨境贸易、文化艺术、酒店旅游等诸多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增效益突破6000万元。下步,我市将强化金融保险、科技应用和全链培育,为奶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机畜牧处、市农机畜牧中心)
●我市农业领域入企行政检查频次大幅降低。今年以来,我市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强化涉企行政执法规范,着力解决重复检查、低效检查、标准不一等问题,有效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实现监管效能与企业满意度“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检查企业数量同比下降47.5%,涉企检查投诉零发生。一是清单管理规范。通过制定农业领域涉企检查事项清单,梳理整合9大类391项涉农涉企事项,逐项明确检查内容及依据,实现执法标准化。推行企业合规指引清单,细化生产经营全流程124项合规标准,累计开展合规指导846次。完善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对13种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容错纠错机制,累计对80起案件作出从轻、减轻或免罚决定,占案件总数73.4%,较去年同期增长16%。二是精准监管增效。实行涉企常规检查报备和年度计划管理,根据企业信用评级和行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低风险企业推行自查承诺制,检查频次同比下降61%。综合运用合并检查、联合检查、书面核查、共享检查等模式,推广“监管一件事”和“非现场执法”举措,执法人员出动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7.9%。三是服务优化便民。建立线上预约通道,联合多部门开展“提前三日预约、按需上门指导”服务,实现监管前置,累计开展预约指导84次。整合执法骨干力量组建指导服务团,编制包含检查要点和风险提示的自查材料,“一企一策”提供整改方案,精准排查隐患和防范风险,共发放自查手册和明白纸2.6万份,帮助企业13家、指导排除隐患49个。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海曙区发挥资源优势助力蔺草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该区以蔺草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为契机,通过政策扶持、风险防控、品牌推广等方式,推动蔺草产业在出口创汇、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已实现蔺草产品销售额约12亿元。一是扶持产业发展。制定蔺草全产业链提升方案,绘制完善产业链图谱,成功推动蔺草全产业链入选省级“土特产”重点培育产业链清单。同时,重点支持“蔺草+”跨界研发,对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据统计,今年该区蔺草种植面积达1.75万亩。二是创新保险制度。针对蔺草易倒伏霉变等问题,推出蔺草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保险期限为6月5日至7月4日),当种植区域日降雨量达到25毫米及以上时,保险公司将自动启动理赔程序。今年,该区共投保蔺草面积3029亩,覆盖横街、古林、洞桥、集士港、石碶等镇街,年内共向8家投保主体赔付37万元。三是深化品牌推广。积极顺应市场趋势,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助力蔺草“出海”。如东方席业聘请外国专家,创新研发六宫格、九宫格提花席拼接缝制的地毯式“榻榻米”;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融入竹、藤、皮、木浆纤维等多种原料,开发出仿草制品、草竹混编制品等10大系列100余款新品。下步,该区将延伸产业链、完善保险体系、强化品牌建设,持续推动蔺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北仑区发布农业高质量发展“24条”助力缩小“三大差距”。今年以来,该区立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修订出台农业高质量发展“24条”措施,通过政策升级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新政策在保持原有框架基础上实现全面升级,覆盖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产村融合等七大类别共24条具体措施,较原政策增加5条,预计新增区级产业预算投入近300万元,资金支持力度提升28%。一是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导向。重点扶持现代设施农业、种业创新、农机装备升级、数字农业和循环农业等8个领域,其中对一产类设施农业项目给予市级补助50%的区级配套,着力培育设施化、科技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二是加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针对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实际,通过6条专项措施重点培育创新种养模式、“土特产”精品和品牌矩阵建设,如白峰阳东“稻虾耳”复合种养模式获央视报道,北仑花木全产业链获评省级示范,“海濡农耕”区域公用品牌已整合788个优质农特产品。三是打造融合产村集聚效应。结合“甬江科创发展轴”等区域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区级特色农业园、街道示范园、现代化农创园三级园区建设,推进小浃江生态湿地片区、九峰山农创逸居片区等组团发展,通过党建联建机制打造产业赋能、特色鲜明的新型工农互促产村融合片区,为缩小“三大差距”提供有力支撑。
(北仑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