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林特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5-07-10 10:21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一)优服务,助力林特生产发展。一是持续推进产业技术服务。全年发布配套技术指南,茶事指南,防灾减灾技术指南等生产实用技术50余篇;开展象山柑橘、宁海枇杷、余姚蜜梨、慈溪葡萄、江北杨梅、慈溪甜柿等产业技术服务;开展茶园茶尺蠖、小绿叶蝉、茶蓟马等常年监测和田间调查,编发茶园病虫防治三期;开展花卉育种企业开展新品种申报和品种补助指导和林特产品加工技术指导。二是开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推广服务。2023年全市发布水果主导品种14个,茶叶主导品种6个,花卉主导品种5个,油茶主导品种2个,果茶产业主推技术9项,花卉林特主推技术5项,建立应用示范点310个。红美人柑橘大棚设施栽培技术促共富、杨梅生态高效栽培技术促共富和彩色茶树种质创新促乡村共富3项技术入选省种植业技术(模式)促乡村共富典型案例。建成省“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高质量示范基地2个,示范总面积150亩。三是强化宣传报道。强化产业季节性动态宣传报道,重点聚集了杨梅、柑橘、葡萄、茶叶等产业的媒体宣传、采访、直播等,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平台发布报道信息100余篇。

    (二)强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不断增强品种创新。开展柑橘杂交育种,建成柑橘杂交育种研发圃1处;与邓秀新院士团队达成全方位合作协议,启动第一批6个自主杂交优株国家登记保护申请工作;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授权6个,全市通过林草植物新品种授权花卉品种16个,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转化。“水蜜桃新品选育与提质减损增效核心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科技项目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红美人”等特色杂柑精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科技项目成果,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宁波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项目成果,获宁波市实用技术推广奖一等奖。“望海茶分级(实物)标准样”通过专家评审组验收;自主培育的樟树、枫香新品种累计展示示范5万余株。三是积极申报推进科技等项目实施。推进宁波市“2025”重大专项、宁波市重大科研项目和省级果树产业项目等多项科研、产业项目的实施。组织申报省级茶叶产业团队项目8个、果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3个。完成果树新品种新技术优质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和茶叶绿色高效示范试验研究、林特新品种引种等研究示范30项。

    (三)做品牌,打响精品“土特产”。一是举办多类质量推荐等活动。全年市县两级举办创新茶王赛、宁波市精品杂柑推选、宁波市精品杨梅评选等各类评选评比、主题集市等活动共1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到20万人次,“土特产”品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二是推动精品“土特产”走出去。组织和参加国家、省市的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同时做好全省、长三角、全国等多项评选活动的送样工作,选送产品获“浙江省精品葡萄评比”、“长三角精品杨梅推介”、“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多项金奖。三是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慈溪蜜梨、慈溪杨梅、奉化曲毫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通过验收,奉化水蜜桃、象山柑橘、望海茶、余姚杨梅、慈溪杨梅、慈溪葡萄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

    (四)抓培训,夯实产业人才支撑。一是加强农民实用人才的培养。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市县两级开展果树(杨梅)优新技术、‘太秋’甜柿高效生态栽培关键技术、“望海茶分级(实物)样使用专题、林特业高效栽培技术等培训活动,全市实用人才培训1100余人次。二是加强技术推广人员能力提升。举办全市精品杨梅评选暨杨梅高品质栽培示范现场会、宁波市茶叶加工技术交流等培训活动,组织多名骨干参加省级农技应用技术培训班。组队参加桃“Y”形冬季修剪大赛,荣获浙江省二等奖;鄞州站赵绮在市技能大赛评茶项目获得金奖。三是加强乡土专家的培育和扶持。加强与乡土专家在科研、产业等项目的合作,汪国武被聘为第四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罗幼君、孙同冰被聘为省林业乡土专家,王岳梁、韩东道、鲁孟军等6人被评定为第一届浙江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下一步计划

    (一)着力强化为农服务。采取面对面、点对点等方式跟进服务,坚持技术服务科学化、常态化,针对农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技术服务,成为农民的贴心人、科技引路人。

    (二)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宁波市科技项目的开展与申报,做好省级、市级果树、茶叶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茶叶、林特试验示范小项目等60余项工作,确保资金规范使用,项目按进度开展,验收工作按时完成,及时集成中总结推进产业发展。

    (三)着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动主体参与,做好2024年葡萄、蜜梨、茶叶、花卉、香榧推选活动,和国家、省市质量推选的送样工作,同时做好媒体宣传,进一步打响产业品牌。

    (四)着力打造林下共富示范基地。计划建设省“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示范基地2个以上,深入挖掘“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推广中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通过举办现场培训等形式,加大宣传引导,扩大高质量基地示范带动影响力。

    (五)着力强化新农人队伍建设。2024年将开展3-4期农民培训班,加强全省、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人员选送工作,计划组织举办茶叶加工等比赛,区县要做好人员的推选工作,将优秀的技能人才推选出来,争取在全国、全省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