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5年第8期
  • 阅读:
  • 时间:2025-07-01 15:33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8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6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创新“片区组团”模式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我市精织服务网络打通渔业振兴“最后一公里”

    ●江北区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农业领域无人机应用

    ●鄞州区深化“青创客扎根”行动助力青年入乡

    ◎要情聚焦

    ●我市创新“片区组团”模式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5年第二批(非山区海岛县)116个省级重点村名单,我市有20个村成功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我市创新推行乡村片区化发展模式,以重点村为核心节点,联结周边地理相邻、资源相似、产业趋同的村庄,构建新型乡村发展单元,此次入选的20个重点村将带动133个村庄形成联动发展片区。到2027年,全市计划打造重点村组团片区60个。一是党建联建强引领。构建“党委领导、跨村联建”组织体系,组建党建联席会议、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组团管理机制,推动片区村庄组织共建、发展共谋、事务共商、利益共享。如奉化区金溪五村片区创新“红色管家”“党员双线管理”等模式,2024年该片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突破100万元。二是规划联编强布局。衔接“141X”乡村规划体系,突出运营前置理念,制定片区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如镇海区“水润翠屏”农文旅片区,构建“一廊两环四集八景”空间布局,统筹谋划现代农业、特色街区、湿地公园、桃花营地、赛车基地等项目17个。三是运营联动强活力。以片区为单位强化运营联动,统一品牌设计、宣传,打造“一片一IP”,形成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如象山县环蟹钳港茅洋片区创新“国资+民营+能人”运营模式,推进景区连片互通,成功打造“嗨象山•趣茅洋”品牌,整合23个业态项目,带动民宿128家。

    (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促进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我市精织服务网络打通渔业振兴“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渔业发展痛点堵点,通过构建服务网络、强化数字赋能和推进人才培育,推动渔业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向“最优一公里”转变。目前,全市已服务653家规模以上养殖主体,覆盖17万亩养殖面积,实现技术服务精准直达、政策红利充分释放、风险防控全面覆盖,预计年度可实现养殖增效5%的目标。一是构建“下沉式”服务网络。整合渔业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等跨部门资源,构建市、县、企三级渔业病害防控网络,推动专业人才下沉一线。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累计开展“塘头问诊”“海上课堂”等服务活动30余场次,服务覆盖全市90%规模养殖主体;建成水生动物防疫检疫联络站5个,实现疫病检测“24小时响应、3日内出结果”,平均检测周期较以往缩短40%。二是打造“智慧化”管理平台。重点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技术应用,建成数字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0个,实现主要品种全覆盖。示范基地通过智能增氧、精准投喂、病害预警等数字化装备,实现节能降耗约20%、饵料系数降低约15%,病害发生率下降超30%。三是培育“梯队式”人才体系。聚焦“十五五”渔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构建线上指导、线下培训、田头教学等多种形式人才培育模式,着力打造骨干示范基地,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绿色健康养殖技术、质量安全管控等专题培训10期,培养渔业技术人员470人次,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推广格局。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江北区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农业领域无人机应用。近年来,江北区紧抓农业低空经济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政策带动力,主动链接社会资源,积极拓宽应用覆盖面,为农业降本增效发挥重要作用。自今年春耕以来,已开展无人机植保、勘查等作业面积超27000亩。一是丰富应用场景。利用无人机作业高效精准等显著优势,积极推广大田作物植保、补贴核查、保险定损等应用。充分对接无人机科技公司,尝试运用无人机菜园巡查、高山杨梅运输等功能。如牵线宁波芸济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将竞速无人机技术引入蔬菜大棚巡查场景,管理员通过FPV眼镜查看实时回传画面,巡查效率提升50%以上。二是培育专业队伍。依托荪湖附近占地近万亩无人机驾驶培训基地有利优势,积极开展无人机专业人才培育,基地每年培训农业无人机驾驶100余人次,为全市农业生产领域输送专业人才。鼓励农户积极参加无人机驾驶培训及规范化操作,如洪塘街道种植大户倪维峰通过驾驶培训后组建无人机团队,已在全区开展无人机植保近6000亩。三是推广专属保险。今年4月,在全区创新增加农用植保无人机专属政策性保险,给予70%保费补贴,涵盖农用植保无人机“财产损失、第三者责任、操作人员意外”等多重保障,有效应对植保无人机作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类财产损失、意外风险。同步整合农技专家指导、设备维护等增值服务,为植保无人机参与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鄞州区深化“青创客扎根”行动助力青年入乡。近年来,鄞州区深入实施“青创客扎根”行动,通过构建“创业青年—党员骨干—后备力量—村社头雁”全链培育体系,推动青年成长与乡村振兴实现双向奔赴。目前,全区已建立868人的青创客人才库,其中252人扎根乡村发展。一是校地联动,栽好“引才梧桐树”。打造“技能实训+智力赋能”双向通道,联合浙江万里学院发起“飞鸟计划”,推出“乡村课题认领+创业导师结对+资源包赋能”模式。截至目前,已孵化“岐迹共富农场”品牌升级等2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吸引20余名高校师生深度参与乡村运营。二是以链强能,递上“育才橄榄枝”。依托基层党校联合办学平台,系统开设组织建设、项目运营、乡村规划等实战课程。实施“青创强基”培优工程,充分发挥“乡情纽带”联谊作用,组织青创客参与龙舟赛等民俗活动,营造浓厚的“乡情融入”氛围,截至目前,累计举办“青创客说”“青创客之约”等活动137场次。三是以效问绩,搭建“用才大平台”。创新设立“轮值村长”、乡村CEO、共富工坊负责人等实践岗位,要求每名青创客至少领办1个建设项目、民生实事或带富项目。建立“联村干部+支部书记”双联评议机制,从村务管理、项目成效等多维度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者优先推荐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重点培养为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截至目前,13人经培育成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