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2号建议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5-07-01 11:27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5〕64号

    吴姬敏等代表:

    您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快宁波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推动我市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现根据有关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以及象山县人民政府,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支持磷虾产业园建设

    随着近岸养殖空间的不断压缩,远洋渔业在支撑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我市高度重视远洋渔业的发展,在全国率先自主设计研发首艘“甬利”号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目前已完成船体工程,即将进入下水舾装阶段,将极大提升深远海作业效率,预计年捕捞量8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南极磷虾等远洋渔业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以“甬利”号南极磷虾船建成投用为契机,推进宁波市(石浦港)远洋渔业基地码头、岸线、冷冻仓储、办公用房等基础性设施以及配套海关、边检、海事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体建设,打造集远洋水产装卸、物资补给、冷链中转、数字交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补助,推动磷虾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支持南极磷虾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库和高端生物制品研发中心的建设。同时,鼓励远洋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新建南极磷虾油生产基地,推动南极磷虾全产业链的形成,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产品。

    2

    打造宁波高品质“蓝色粮仓”

    我市在现代渔业生产方式创新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为推进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半潜式多功能深远海养殖平台“东海一号”,已于2024年10月投用,预计可年产大黄鱼400吨;引进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项目,采用当下全球最先进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利用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去除CO2、消毒、增氧、调温等处理技术,为养殖大西洋鲑鱼提供稳定可靠的陆基水体环境,目前年产4000吨的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宁波产大西洋鲑鱼正陆续在长三角地区的餐馆、超市上架,每周市场供应量超70吨。此外,我市海洋牧场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渔山列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投建形成5000立方人工单体、36个渔礁座、约17.7万平方人工鱼礁区,年增殖放流苗种1.5亿单位以上。下一步, 我局将牵头制定和完善深远海养殖、陆基循环水养殖的管理规范或标准,引导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加大对深远海和路基循环水养殖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产学研用结合,推广应用智能化、生态化养殖技术和装备,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编制《宁波市海上牧场建设项目规划》,争取中央层面政策支持,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转型传统渔业经济模式,塑造全新产业链。推进近岸传统网箱生态环保改造工作,探索陆海接力养殖试验,建设深远海养殖平台综合体。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对接引进海上风电+海上牧场蓝碳融合体、海上大型海产品加工船、水下机器人、智能投喂及活鱼捕捞系统等海洋经济产业项目。

    3

    建立市级渔业产业园、打造宁波市渔业冷链物流基地

    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是提高渔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现代渔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建设现代化的渔业产业园和冷链物流基地是提升我市渔业全产业链水平的关键环节。我市象山县已建成“一平台两园区”(中国水产城、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石浦门前塘水产加工园区),年水产品加工总量40万吨,涌现出今日食品、宁波飞润、医杰等科技型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余家,但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宁波市水产品加工业总体还相对落后,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形企业,在精深加工、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环节仍需进一步强化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象山国际水产物流园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重点落实渔港综合升级、冷链智慧化改造、市场数字化转型等任务。同时,我局将积极会同市发改、市自然资源规划、市商务、市投促等部门,以及相关区(县、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全市渔业产业园和冷链物流基地的布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精深加工、交易集散、冷链仓储、科技研发、品牌展示、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

    感谢您对宁波市农业农村和现代渔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4日

    (联系人:曾钢  联系电话:8918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