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5-07-01 11:23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5〕60号

    张淑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多举措吸引“青年入乡”高质量推进市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共青团宁波市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青年入乡”招引机制

    (一)强化政策集成供给。为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全市已有《关于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宁波市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实施办法》、《关于印发〈宁波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六大创业优惠,即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和企业吸纳就业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人群可享受上述所有扶持政策。

    (二)激励青年返乡入乡。农业农村局会同组织、人社、科技、财政、团市委等部门出台《宁波市乡村人才振兴十五条》《现代“新农人”培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青创客”扎根计划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构建覆盖创业扶持、金融支持、人才评价的全链条政策体系,重点支持乡村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返乡入乡。

    (三)推动高校赋能乡村。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求,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限定计划实施方案》等,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优化高校、中职学校涉农学科专业,推动涉农院校回归“三农”人才培养主责主业。

    二、关于“青年入乡”空间拓展

    (一)搭建高能级创业孵化平台。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特色强镇等农创平台,联手海内外青年英才、大学科研团队等优势资源,推动农创平台孵化功能提质。全市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现代化农创园3个,镇海区列入2024年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

    (二)全域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聚焦民生实事,打造以“聚才引才、创业帮扶、联农促富”为一体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20个,为高校毕业生等入乡青年提供实习或就业岗位、青年返乡创新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就业补贴申请、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及成长孵化等服务。目前,全市各站点配备结对帮带导师152名,推出实习或就业岗位571个,累计招引入乡青年240余人,提供就业指导、技术培训2035人次。

    (三)多维布局青创成长空间。搭建青创成长平台,激活青年入乡动能,全市累计建成青创农场235家,提供就业岗位超5000个,推出孵化涉农创业项目200余个。2024年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30场,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达235万元,助力青年农创客增收致富。实施“青年创业伙伴计划”,提供创业贷款1825个,其中免息、贴息项目超200个。建立“青农飞地”联动机制,构建市区核心总站与县市分站点的“一核多点”阵地框架,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通,推动青年农创客跨区域交流合作。

    (四)搭建乡村人才汇聚平台。完善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导向机制,建立重点涉农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抢抓大学生就业择业“金九银十”黄金期,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赴华中农大、南京农大等高校,开展“奔甬而来”农业农村专场招聘5场次,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实训实践、基层锻炼等形式,吸引更多涉农高校毕业生到宁波创业就业。

    三、关于“青年入乡”服务保障

    (一)优化公共服务配套。迭代升级“奔甬青驿·宁波市青年人才驿站”,打造驿站45家,为甬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临时住宿、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推出“甬有保暖心租”项目,整合保租房资源5万余套,并开展保障房源进高校活动,惠及高校毕业生超2.8万人次。常态化开展“亲青恋·美丽佳缘”婚恋交友活动,线上线下服务单身青年3万余人,满意度达99%以上。

    (二)强化金融信贷扶持。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农创贷”“粮农E贷”“渔船贷”“裕农快贷”“兴农贷”等活动,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961.4亿元,同比增长13.3%。创新推出“浙里兴农”信贷产品,为现代“新农人”“农创客”及创办企业提供50万-2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实行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全额贴息,重点支持返乡创业者特别是初创者的资金需求。

    (三)增强人才身份认同感。健全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编制乡村振兴人才目录,研究提出乡村人才分类标准。深化涉农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多工种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全市29名农民获得高级职称。深化“金牛奖”“青牛奖”等品牌效应,开展“美丽乡村·青春出彩”行动,全市获省“金牛奖”7人、省“青牛奖”5人,形成典型引领青创客集群效应。

    (四)推广乡村运营模式。为破解乡村青年人才匮乏、资源稀缺等瓶颈问题,2023年在奉化区试点推行“乡村CEO”人才招引模式,鼓励引育一批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年人才参与乡村建设,支持入乡青年以承包、租赁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目前,奉化区已引进65名专业乡村运营人士进驻乡村,落地项目37个,吸引资金8300余万元。全市累计引育乡村CEO 300余人,涌现出以奉化庙后周村、宁海葛家村、江北环云湖四村、鄞州城杨村等为代表的优秀运营村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优化青年入乡环境。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建立完善乡村振兴扶持政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优化乡村创业创新环境,打造一批为青年入乡提供实习就业、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学习交流、生活配套服务等“1+N”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平台。

    (二)有效激励高校服务乡村。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引导涉农高校毕业生积极深入基层、服务农村。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聚焦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校院企联合攻关重大研究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重要成果。成立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推进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建强乡村人才培训体系。建强全市“1+10+N”乡村人才培训体系,形成市县乡三级融合、协同联动的农民教育培训格局。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搭建企业、高校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乡村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为“三农”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1日

    (联系人:刘易作  联系电话:89187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