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42号建议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5-06-30 17:34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5〕42号

    潘明策代表:

    您提的《宁波网红村要怎样才能持续“红”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优化村庄规划、提升农村公共设施水平、强化乡村治理、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现根据有关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市文广旅游局,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挖掘与传承乡村文化

    1.2022年以来,宁波市持续深化“艺术赋能振兴乡村”行动,引导各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资源,坚持“保护、改旧、提质”并重,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市累计创建了156个艺术赋能村。

    2.全面梳理并整合历史遗迹、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3.2024年,举办村歌、村晚、村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累计达 8 万场次,建成乡村博物馆 112 家,24 个村入选省级人文乡村。

    4.有效提升了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了游客的文化认同感,为网红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2

    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

    1.依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开发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产品,累计建成 A 级景区村1322个、金3A景区村10家;认定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29家、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示范区创建单位各6家、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46家;创建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225家;创建星级乡村旅游运营团队13家;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近150条,其中“共富工坊”精品线路20条;发展省等级民宿150家,文化主题(非遗)民宿16家,精品叶级客栈60家。

    2.围绕杨梅、柑橘等 “土特产”,延伸发展深加工产品,培育省级 “土特产” 全产业链 13 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 1700 亿元。建设 “共富工坊” 1015 家,推动工坊产品进商圈、上平台。

    3.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和产业业态,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提升了网红村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完善交通设施,实现建制村等级公路通达率等 “六个 100%”,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 92% 以上。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打造 “15 分钟托育服务圈”,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率达 92% 以上。

    3.加强环境保护,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 95.36%,垃圾分类处理率达 88.42%。

    4.改善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旅游体验,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为网红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4

    创新运营与管理机制

    1.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和运营。

    2.探索 “政府 + 企业 + 村民” 等合作模式,推动乡村运营。目前,全市有91 个村开展乡村运营,培育各类业态 634 个,打造各类网红打卡地457个。

    3.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 “四治融合” 治理模式,如 “小微权力清单 36 条”“村易通” 平台等。

    5

    加强宣传与推广

    1.制定出台《宁波市“乡旅共富路”品牌打造行动计划》,强化乡村旅游营销创新,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季”主题IP,设计、推广宁波乡村旅游形象标识,支持建设一批本土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自媒体平台,培育一批线上带货“网红”,“变流量为留量、变网红为长红”。

    2.2024年,与潮新闻客户端、江南游报社共同组织“寻找宁波最in乡村旅游打卡点”征集活动,超过200个旅游点参与评选角逐,经过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团的严格筛选,成功地从众多的宁波乡村旅游景点中,选出了50个独具魅力和潜力的美景、美地、美品、美食、美宿打卡点,江南游报报纸报道8篇、江南游报人民号及江南游报微信公众号报道16篇、潮新闻客户端报道19篇,活动总投票数超10万,累计全网传播量6337.8万,形成了较大传播量。

    3.结合2025宁波乡村旅游季的举办,组织赏“村景”、逛“村集”、品“村宴”、看“村晚”、乐“村游”、唱“村K”等乡旅主题盛筵,举办100余场文旅特色活动,推出100个乡村旅游爆款打卡产品。

    4.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网红村的风光和文化故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游客。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乡村旅游体验活动等,累计举办 8 万场次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和线路,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6 条。

    6

    加强规划与调研

    1.目前,我市已印发《宁波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村庄提供了差异化规划编制选项,2024年已完成204个行政村的村庄详细规划编制;全市11个“通则”均完成编制审查工作,待市政府审批通过后正式实施,将加快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

    2.开展乡村资源调研排摸,编印《宁波市乡村运营项目推介手册》,系统梳理片区运营项目9个、整村运营项目25个、业态招商项目28个,搭建社会资本与乡村发展需求的对接桥梁。

    7

    平衡商业化与社会效益

    在推进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开展 GEP 核算试点,象山县黄避岙乡完成全国首单海洋碳汇拍卖。整治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如试点推行 “四季菜单”,降低农村办酒费用,累计节约费用 21 亿余元。

    8

    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1.推进 “141” 基层治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开发 “甬惠民” 等智治应用,构建 “1+4+X” 普法品牌工作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培育乡村治理 “工具图样”,如清单制、村民说事等。

    2.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如优化旅游标识、卫生设施等,提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改善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树立了良好的乡村旅游形象。

    9

    持续投入与创新

    1.2024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达 139.8 亿元,同比增长15.9%,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占比提升至11.5%,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

    2.安排贴息资金5500万元,撬动农业贷款68.6亿元;市农担公司担保余额15.54亿元,在保主体1565户;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9.38万户(次),赔付4.59亿元,惠及农户约6.12万户(次)。

    10

    正确理解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协调发展,推进缩小“三大差距”,如2024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 1.62。今年以来,根据省统一部署,我市推动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张雷  联系电话:8918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