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蔬菜生产情况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5-06-26 08:36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一、基本情况

    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9.8万亩,比去年增加1万亩,增幅0.7%,产量277.5万吨,比去年增加12.8万吨,增幅4.85%,产值36.8亿元,比去年增加1.4亿元,增幅3.82%。其中主要品种绿叶菜类蔬菜22.8万亩,产量35.4万吨;白菜类蔬菜种植面积15.4万亩,产量34.8万吨;甘蓝类蔬菜19.8万亩,产量32.4万吨;芥菜类蔬菜20.5万亩,产量73.5万吨;瓜类蔬菜11万亩,产量28.7万吨;菜用豆类13.5万亩,产量11万吨。全市蔬菜发展呈现稳定向好局面,蔬菜生产面积同比基本持平,总产量和产值有一定提升,蔬菜产地价格保持稳定。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紧紧围绕蔬菜生产保供目标,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筛选出桃星大番茄、浙樱粉1号樱桃番茄等一批综合性状优良、本地适种、市场适销的优良品种,通过举办全市“精品草莓”“精品番茄”“精品西甜瓜”“精品叶菜”等推选活动,我市蔬菜瓜果品牌化、优质化、精品化生产有了较大进步。

    (一)加强技术服务,助力稳产保供。市县蔬菜线农技人员坚持深入一线,了解生产情况,与种植户深入交流,特别是在灾害性天气及生产主要节点及时开展生产应对指导,帮助农户减少损失。做好蔬菜生产信息调度,指导菜农合理布局生产茬口,分批播种蔬菜,保障地产蔬菜供应。

    (二)引进新优品种,调优品种结构。一是加强新品种引进和筛选,布置新品种试验示范点100余个,通过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提高良种的推广应用率,推动了农户增产增收。二是开展新品种展示,联合奉化、鄞州打造瓜菜新品种展示平台,联合江北打造鲜食玉米及蔬菜新品种展示平台,联合余姚、慈溪打造鲜食大豆新品种展示平台,联合宁海打造甜瓜新品种示范平台,联合镇海打造水果番茄新品种示范平台,通过现场观摩培训,提高新品种普及率。

    (三)推进项目实施,推广提质增效技术。以省市级产业团队等项目及小专项试验示范为抓手,针对当前我市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全市业务线农技人员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如开展草莓清洁化种植及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治理技术、大棚水果番茄-瓠瓜种植模式、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鲜食大豆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技术等,共计开展有关试验示范50余项,探索绿色提质增效技术,在区(县、市)建立瓜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点6个;积极开展技术和成果提炼,总结提炼4项技术列入省级种植业技术(模式)促乡村共富典型案例,总结并拍摄《水果番茄高品质栽培技术》短视频获全国优秀短视频奖,新创‘最长的瓠瓜’‘小西瓜最高亩产’2项“浙江农业之最”记录。

    (四)开展精品评选,推进争先创优。一是聚焦产品精品化,市县两级积极举办精品推选评选、精品品鉴推介等活动10余次,狠抓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并通过各类平台和产销衔接等宣传和擦亮品牌,引导种植户争先创优,提高产品品质,维护品牌形象。二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市县两级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各项评选活动,获奖数量全省领先。三是扩大优质产品影响力,积极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宽精品产品销路,引导我市蔬菜瓜果产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五)立足生产需求,提升培训质效。摸清生产需求,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将学习课堂搬到田间、搬进棚内,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培训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线上培训,组织农技人员和农户观看2023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新产品、新技术浙江种业博览会,提升农户种植技术,增强感性认识。2023年市县两级共组织召开各类生产培训30余次,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另外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邀请来自科研院校、推广部门、生产一线的省市各级农业专家,围绕我市蔬菜瓜果生产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开展专题授课,新技术、新模式、新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学习模式,加快农技人员及农户蔬菜瓜果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

    三、下步打算

    (一)加快优质品种推广、加强绿色技术示范。一是聚焦新品种推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质量发展为前提,整合资源,加快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筛选主栽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聚焦示范平台打造,着力打造生产水平高、展示度好的新优品种引进示范平台和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点,重点示范优选品种茬口、集约化育苗、平衡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环境智能调控等轻简栽培技术,推广连作障碍治理、化肥减量增效、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等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水旱轮作、轮作换茬、间作套种等土壤改良技术模式。三是聚焦智能化生产,针对不同设施类型开展环境智能调控、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等环节数字化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不断降低应用成本,让生产主体用得起、用得好。

    (二)强化高效栽培模式、推广高质技术配套。一是聚焦稳产保供。加强速生叶菜绿色高效生产、设施蔬菜后茬夏秋季轮作高效模式、春提早、秋延迟等栽培的试验研究,增强地产蔬菜产销淡季供应能力。二是聚焦提质增效。大力推广绿色良种、蜜蜂授粉、全生物降解膜覆盖等绿色高质高效配套技术,微灌和水肥一体化等水肥技术,和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新型植保机械等为重点的绿色防控技术。加强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控、酸化土壤修复及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促进蔬菜化肥农药减量和生产可持续,提高蔬菜商品性和优质率。三是聚焦技术到户,及时做好技术总结,适时组织技术培训和观摩交流,实现技术快速入户到田,加大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切实提高蔬菜生产技术到位率。

    (三)开展品牌交流推荐、提升精品发展意识。一是聚焦产品精品化,鼓励种植户注册产品商标,狠抓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并通过各类平台和产销衔接等宣传和擦亮品牌,引导种植户种植新优品种、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维护品牌形象;二是聚焦品牌美誉度,组织精品产品评比推选,推选出同类别中的高品质产品,加大精品产品展示、品鉴、交流培训观摩和技术互动等活动,引导产品分等分级、包装标识,提高农户生产精品产品、品牌美誉度的竞争意识;三是聚焦产品知名度,加大产品推介宣传力度,主流媒体上加大活动宣传,通过各种精品评选和产品展示的示范带动和宣传引导,扩大活动及精品产品影响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合力帮助农户提高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效益,激发农户培育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积极性,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