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5-06-24 08:59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5〕35号

    沈静波委员:

    您在宁波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创新深化强村富民的建议》(第91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强村富民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我局对您提出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聚焦人才引育,创新乡村运营模式。为破解乡村青年人才匮乏、资源稀缺等瓶颈问题,2023年11月,在奉化区试点推行“乡村CEO”人才招引模式,大力引入和培育一批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年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用市场化改革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奉化区已引进52名专业乡村运营人士进驻乡村,落地项目22个,吸引资金3800余万元。2024年6月,市农业农村局推出大美“甬”村—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专题班,首批培育学员60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引育乡村CEO 300余人,涌现出以奉化庙后周村、宁海葛家村、江北环云湖四村、鄞州城杨村等为代表的优秀运营村庄。11月4日,浙里乡村职业经理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宁波市乡村CEO路演大赛·奉化站决赛在奉化滕头村举行。此次路演大赛以“营在乡村,甬创未来”为主题,将成为搭建展示乡村风采、交流运营经验、培育乡村人才、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乡村共富的平台,孵化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乡村运营项目的契机。

    (二)聚焦举措创新,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出彩。创新品牌打造举措,协同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市县两级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3个、覆盖农产品品类278个,“阿拉宁波”、“江北农好”成功入选2023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余姚榨菜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位居前列,海曙蔺草品牌入选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创新品牌推广举措,推动“土特产”走出去、消费力量引进来,举办宁波市农业博览会,集中推介名特优新农产品5000余种,现场交易额近5000万元,成为近年来宁波人气最旺的消费类展会;紧扣地产农产品时令节气,推出宁波土特产“四季甬味 十桌百鲜”特色菜品牌,变乡村“土特产”为精致农家菜。创新品牌运营举措,发挥新农人头部人才核心引力作用,以“阿拉宁波”母子品牌打造为抓手,谋划组建“土特产”运营平台,力争实现地产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

    (三)聚焦环节贯通,推动乡村产业品质出彩。聚焦生产环节,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指导和认证后监督管理,全市累计认证绿色食品35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创建省级土特产名品32个,绿色食品续展率位列全国前三。聚焦加工环节,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市农业地方标准达到84个,占市级地方标准的50%,累计主持、参与国家和省市行业标准制定249项,象山县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业品牌(柑橘)培育提升类标准化示范区,正大蛋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市场主体。聚焦流通环节,持续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迭代升级“宁波市农产品合格证系统”,“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追溯模式初步构建,地产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有力地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四)聚焦体系构建,推动乡村产业全量出彩。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以粮食、蔬菜、畜牧、渔业为基础,以现代种业、精品果业、茶产业、花卉竹木、中药材为支撑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九连增”;象山陆基养殖大西洋鲑鱼投产,预计年产量2200吨以上。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累计395家,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12家;加工型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7家,年加工业产值超过1700亿元。余姚市大力发展杨梅加工产业,引进和培育杨梅酒企业10余家,年收购原料3000余吨,推动杨梅保底收购价格达到4-5元/公斤,有效带动了杨梅全量利用和梅农有效增收。构建乡村人才体系,深入实施“甬江人才”工程,持续开展“奔甬而来 共赴山海”招才引智活动,组建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南京农业大学招才引智工作站,农业领域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66人,培育“新农人”2.9万人、农创客8787名,全市乡村人才总数达到20.3万人。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育强乡村团队,助推城乡融合提质。2025年,深入贯彻“千万工程”战略部署,锚定缩小城乡发展、收入分配、区域协调“三大差距”核心目标,创新构建县镇村三级协同发展机制。通过整合特色产业组团资源,聚焦重点村片区组团建设,深入实施“乡村CEO培养计划”,全年开设数字乡村运营、集体经济创收等专题研修班,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乡村CEO人才60人。

    (二)培育壮大主体,强化政策支持。持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不断优化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队伍梯度结构,提升服务带动能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加强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补,推动农业企业规范发展,新增15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完善市级现代设施农业补助政策,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全年计划新实施项目70个,完成投资2.5亿元。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进行贴息,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各级财政保费最高补贴90%。

    (三)发展精深加工,促进产业融合。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技术研究,围绕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创新开发,全量化、增值化利用。加大对农耕文化和乡土特色资源的挖掘,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休闲农业、农事节庆、农耕文化、农家特色小吃等为重点,多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多角度开展农家乐休闲农业推介活动,打造农旅融合精品点、精品活动、精品线路。支持以农业产业优势赋能休闲农业品牌建设,做深做实“十桌百鲜”土特产文章。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8日

    (联系人:夏依达木  联系电话:8918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