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市级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水产病害测报|4月水产养殖病情预测及防治措施
  • 阅读:14
  • 时间:2025-04-03 10:55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 4月进入“清明”、“谷雨”节气,我市降雨量增多,气温、水温升高,各水产养殖品种陆续开始苗种投放,在做好苗池准备工作的同时,需做好苗种投放后的抗应激等防护工作;越冬的水产养殖品种易发生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应做好养殖池的消毒、增氧及水质调控等工作。

    一、 病情预测

    (一)南美白对虾

    4月南美白对虾处于放苗高峰期,需警惕苗种携带病原,养殖前期(15-30天)易引发弧菌感染,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发病风险增加。

    (二)海水鱼类

    在此阶段,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发病风险较高。该病症的发生与海水水质波动、养殖密度以及鱼类自身免疫力状况紧密相关,一旦发病,若不及时防控,将对海水鱼的生长、存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三)淡水鱼类

    水温15℃-25℃时,为小瓜虫病、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流行高峰期,需引起重视。4月我市昼夜温差大,低温阴雨天气下受伤鱼体易发病,重点防控水霉病。肠炎病、烂鳃病、溃疡病等细菌性疾病在这个阶段也较为常见。

    (四)中华鳖

    冬眠苏醒后的中华鳖,体质相对虚弱,开春后易感染疾病,需注意腐皮病、红底板病等细菌性疾病。

    二、 防治措施

    (一)南美白对虾

    彻底清塘,放苗前做好浮游动物和藻类培育。选择检疫合格、确保不携带病原且体质健壮的虾苗。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情况做好增氧和换水等工作,防止水质突变引发应激反应,并定时、定量、多点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以满足虾苗的生长需求。

    病毒病:以预防为主,做好对虾病原检测工作,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定期做好水体消毒工作,保持水体相对稳定。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暂停投喂或者减半投喂,以免水质进一步恶化。可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消毒,隔天一次,做好换水工作,并通过拌料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重建肠道菌群,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海水鱼类

    选择规格齐整、无畸型、游动能力强、体表无伤病的优质鱼苗;放苗时苗场温度和海区温度尽量保持一致;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做好网箱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网箱内水流畅通、溶氧充足;选用优质配合饲料投喂。

    内脏白点病:选用恩诺沙星粉(水产用)、多西环素(水产用)等水产专用药物拌料投喂,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具体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与此同时,搭配投喂渔用维生素,双管齐下,增强鱼体体质,助力鱼体抵御疾病侵袭。

    (三)淡水鱼类

    放养前彻底清塘、曝晒;定期做好水质和食台消毒等工作;鱼苗人工繁殖时期,要做好孵化设备、鱼巢的消毒工作,防止孵化过程中鱼卵、鱼苗水霉病的发生;鱼种放养时,用浓度2%~3%食盐水浸泡10~15min。

    小瓜虫病、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疾病:治疗可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介绍),饲料拌喂苦参末、雷丸槟榔散等中药(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

    水霉病:养殖户可选用国标渔药复方甲霜灵粉予以治疗,严格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精准把控用药剂量,也可选用符合国标要求的渔药进行连续2-3天的外泼作业,实现病症的有效治愈。日常养殖过程中,务必强化对养殖水体、工具以及场地的消毒管理,构筑坚实的疫病防控第一道防线。

    肠炎病、烂鳃病、溃疡病等细菌性疾病:细菌病发生后,发病养殖池应适当减少投喂,养殖水体可用国标渔用消毒剂消毒,同时开展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筛选敏感国标渔药抗生素拌入饲料投喂治疗,甲砜霉素粉(水产用)(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等对治疗淡水鱼肠炎病有一定疗效。

    (四)中华鳖

    外塘鳖经过冬眠期后体质较差,开春后易感染疾病,应注意水体定期消毒;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渔用维生素,增强体质。腐皮病、红底板病:发生腐皮病、红底板病等细菌性疾病时,保持水质清洁是关键,定期、定量更换新鲜水源,及时清除水中污染物,防止水质恶化引发病情加重。在日常管理中,处理鳖体时需谨慎,避免造成鳖体受伤,从源头减少病菌感染几率。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在饲料中精准拌喂国标渔药抗生素,实施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