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5年第5期
  • 阅读:
  • 时间:2025-04-22 15:12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5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8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连续七年获评乡村振兴考核优秀首夺“神农鼎·银鼎”

    ●我市以重大项目建设领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我市农机执法案例首次获评全国农机安全生产领域典型案例

    ●江北区精塑农指员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余姚市三链协同助推“三茶”统筹发展

    【标题简讯】

    ▲全市“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部署会召开

    ▲宁海县长街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拟立项名单

    【他山之石】

    ◆重庆启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

    ◎要情聚焦

    ●我市连续七年获评乡村振兴考核优秀首夺“神农鼎·银鼎”。近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公布2024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我市连续七年获评优秀等次,并首次获得“神农鼎·银鼎”。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奋力打造更多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标志性成果。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8.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创新“链主企业+产业联盟+农户”模式,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地标产品”双轮驱动体系,持续做深“十桌百鲜”乡土文章。目前,累计培育省级“土特产”全产业链13条,总产值286亿元;宁海县长街镇入选2025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拟立项名单。二是建设和美乡村。创新和美乡村联建联创机制,整合17个部门资源要素向100个试点村集聚;以山区、沿海农村为重点,推动91个村庄引入国企、乡村CEO、强村公司等主体开展运营。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25个未来乡村(数量居全省第一)、艺术赋能村156个。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开展全市首个乡村增收促富试点,辐射带动试点区域12个村、逾5000户农户和900户低收入农户增收;全省首创覆盖全市低收入农户的“共富慈善基金”,募集捐赠款物1025万元。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62,连续21年呈缩小态势。下步,我市将进一步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全力推动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突破性进展。

    (秘书处、办公室)

    ●我市以重大项目建设领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统筹推进项目开工与新项目谋划,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20个(续建76个、新建44个),总投资规模960.4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2025年度计划投资139.78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7.7%和21.29%;一季度项目开工率87.5%,完成投资38.5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7.61%,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投资方向聚焦食物生产全链条。全市农业发展项目63个,投资额264.2亿元,占总投资的27.5%。其中,粮食生产基地及仓储设施建设项目9个,投资额73.9亿元;农业产业项目(含产业园、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智慧设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等)46个,投资额为181.6亿元;现代种业5个,投资额5.96亿元;秸秆综合利用及高标农建设项目3个,投资额2.03亿元。二是新质生产力项目占比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建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项目达89个,占项目总数的74%,投资额616.74亿,占总投资的64.22%;农民共富项目15个,投资额89亿元,呈快速增长趋势,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5倍和3.8倍。三是项目布局契合区域特色。各地结合自然禀赋、特色资源谋划实施特色项目,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财富。如,宁海县依托山海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品种,建设水产贝苗良种基地和岔路黑猪保种场;象山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延伸三疣梭子蟹、大黄鱼、南美白对虾和三文鱼等主导产业链条,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

    (发展规划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我市农机执法案例首次获评全国农机安全生产领域典型案例。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公布2024年度农机安全生产领域典型执法案例,我市一案例入选。该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且全国仅8个。今年以来,我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智治+共治+法治”三向发力,织密农机安全监管网络,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一是智治增效。依托“浙农机”应用管理系统归集全市农机基础数据和案件情况,分析研判不同农时的重点监管区域和5类高发违法行为,编制事项清单,提升执法精准性。通过农机数据信息平台,智能筛查违规线索,溯源查处违法行为23起。建立农机安全网格群和专项行动工作群,及时更新各维修网点运营情况,对全市103家主体实现动态监管覆盖。二是共治聚力。联合公安交警进行道路安全执法检查,通过高清摄像监控记录精准追踪拖拉机违法上路轨迹,在不干扰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及时消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累计开展联合执法21次,排除隐患25起。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群、12345等平台作用,畅通违法问题收集渠道,实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法治筑基。针对低空经济新场景,开展全市农用无人机及操作人员持证情况调研,累计摸排农用无人机约1600架,持证飞手800余人。严格规范作业行为,对无证操作等违法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结合无人机“误伤”相邻农田典型案例向从业主体发送安全提示,要求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累计纠正各类违法行为32起,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江北区精塑农指员品牌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该区持续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帮扶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该区市、区、乡镇三级80名农指员共谋划实施驻村帮扶项目91个,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2025年3月,全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座谈交流会在该区召开。一是整合资源促发展。指导农指员全面排摸派驻村资源状况,系统梳理优势资源、闲置资源、可出租资源清单,编制乡村产业资源手册,为后续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同时,依托“宁波农指员之家”阵地,整合文旅、金融等优质资源,推动驻村帮扶项目与共富工坊等载体深度融合。如云湖片区8名农指员与云湖共富专班通力合作,助力云湖四村2024年经营性收入突破260万元,同比增长达20%。二是数智平台强管理。创新推广“数智农指平台”应用,实现对农指员选派层级、派驻地区等基本情况和帮扶项目、工作推进、考勤管理的“一屏统览”。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入驻市、区、乡镇三级农指员2250名;该区农指员在平台上传工作计划 21份、撰写农指交流日记573篇。三是专项培训提能力。建立任前培训、专项培训、日常培训制度,指导农指员明确帮扶重点,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履职要求。同时,定期邀请专家为选派干部解读农业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农指员的助农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已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工作等重点领域开展培训20余场。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余姚市三链协同助推“三茶”统筹发展。近年来,余姚市依托“余姚瀑布仙茗”区域公共品牌,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发力,推进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统筹发展,做好强村富民茶叶文章。截至4月18日,该市已累计制成早春茶品320吨,平均售价达680元/千克。一是做强产业链。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数字化加工工艺,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示范推广新型茶机装备,推动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健全市、乡镇两级茶叶质量管理与服务体系,实行产品统一评审包装,切实保障茶叶品质。截至目前,该市拥有各类茶机205台(套),建成省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茶企4家。二是打造创新链。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及新品种创制选育,深入开展农艺农机融合试验示范推广,联合浙江大学院士专家团队设立茶叶科技小院,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截至目前,建成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茶厂1家;依托三七市珍稀白化茶种质资源圃,成功培育千秋墨、虞舜红、五彩中华新品种3个。三是提升价值链。积极培育茶文旅融合新业态,盘活闲置茶园和土地资源,创新“茶叶+民宿”发展模式,着力打造茶旅特色小镇和精品线路。以河姆渡“双鸟舁日”纹为灵感,创新设计“余姚瀑布仙茗”品牌图腾,提升品牌形象。传承发扬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通过举办斗茶大赛、全民饮茶日等活动,广泛传播茶知识、弘扬茶文化。截至目前,累计建成茶旅融合景区4个。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全市“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部署会召开。4月10日,全市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2025年工作推进会暨“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部署会召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丽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徐强主持会议。

    (秘书处)

    ▲宁海县长街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拟立项名单。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5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拟立项名单,宁海县长街镇成功入选(全省共5个),系全市唯一。近年来,该镇以一只蛏子为支点,整合下洋涂、青珠塘等核心产区2.33万亩蛏子养殖资源,建立“贝苗良种繁育、统一品控溯源、统一品牌运营”的标准化体系,形成“养殖基地直采—品牌化包装—直播电商营销”全产业链。预计2025年亩均收益可达8万到10万元,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77亿元。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他山之石

    ◆重庆启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实施十大专项行动精准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2025—2027年,全市每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在产业发展方面,实施就业容量拓展行动。重庆将全面落实社保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推广“直补快办”“免申即享”服务,稳定现有岗位。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制造业集群,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回升,并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每年计划新吸纳大量农民工就业。此外,针对用工需求大的行业,将开展专项供需对接活动。在项目载体方面,实施就近岗位开发行动。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挖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工潜力,建设劳动密集型就业帮扶车间,对新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给予最高50万元/个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同时,加大政府购买基层社会服务投入,拓展乡村公益性岗位,每年公益性岗位数量将保持在10万个以上。劳务品牌培育行动将加快品牌提档升级,每年新培育市级劳务品牌10个以上,并给予最高50万元/个奖补。各区域将根据自身特色打造不同类型的劳务品牌,如中高端技能型、高品质服务型和文旅类等。此外,还将实施家政品牌培育计划,每年新增家政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将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确保培训后总体就业率达60%以上。通过调整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开展项目制培训,实施企业职工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等措施,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此外,重庆市还将开展返乡创业扶持行动。建立信息库与招商团队,提供融资、用工等保障,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个人、小微企业可分别申领最高30万元、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贴息。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最高8000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