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农人、象山县“草莓大王”鲍科一直走在智慧农业的前列,去年5月,他跨界种起了蓝莓,眼下,基地里的蓝莓迎来了盛果期。
走进位于象山定塘镇青柯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蓝莓大棚,只见整齐排列的基质盆上,一簇簇米白色的蓝莓花相继绽放,一颗颗色泽黑亮的蓝莓点缀枝头。三三两两的工人穿梭其间,戴着指套,挑选、采摘成熟的蓝莓。“这个蓝莓的品种是花香蓝莓,果型扁圆,甜度高,尝起来还有一股花香味。去年5月种植的蓝莓,今年2月就迎来了采收季。”基地负责人鲍科一边采摘一边说道。
鲍科介绍,蓝莓实现“一年挂果”和基地的智能大棚和物联网管控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棚里,补光灯、暖风机、粘虫板、自动升降棚等“科技感”满满的装置设备一应俱全,这其中,最先进的当属回液监测装置。“这个装置可以采集分析蓝莓吸收的养分和多余的养分,通过AI对比之后,就能精准掌握蓝莓植株日常所需,我们农场的肥水管理也由原来的‘定时定量’转变为‘按需补给’,还能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基地的蓝莓植株不是用土栽培,而是采用各类营养物质精确配比的基质盆,再加上智慧化、精细化种植,这里生产的蓝莓上市早、品质优,亩均产量和效益都大大提高。“现在采摘的蓝莓30%左右果径约20毫米,是市场上比较稀缺的果子,每公斤售价可达300元。大部分果径在18毫米左右的蓝莓也能卖到每公斤200元。”鲍科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亩的蓝莓产量约1000多公斤,一亩蓝莓能带来十几万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