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专题报告
  • 阅读:42
  • 时间:2025-03-12 16:50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稳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主体自愿”的原则,协调推进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健康发展,为防范化解农业灾害与风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情况

    (一)险种情况

    我市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6大类62个标的品种120个险种,其中种植业15个品种29个险种、畜牧业7个品种21个险种、林特业17个品种27个险种、养殖业11个品种12个险种、农业设施1个品种6个险种和涉农保险11个品种25个险种,保险标的品种包括主粮作物、蔬菜、生猪、杨梅、梨、柑橘、葡萄、南美白对虾、渔船、渔民、农机、农业从业人员等,基本覆盖了全市“米袋子”、“菜篮子”的全部品种和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险种包括了农产品产量损失、完全成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等保险。

    (二)业务情况

    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向全市11.2万户(次)农户提供了约282亿元的风险责任保障,保费收入达到5.94亿元,比去年增加18%。向4.09万户(次)农户理赔4.9亿元,简单赔付率为82.5%。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1.55%、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1314元/人,总体水平列在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水稻、生猪(含能繁母猪)、渔船、渔民雇主责任、杨梅、南美白对虾、公益林和水稻制种是我市主要的保险险种,2022年保费收入分别为12776万元、9591万元、8566万元、5448万元、4310万元、3179万元、1835万元和930万元。赔付额最大的是水稻和生猪(含能繁母猪),赔付7195万元和6948万元。渔船和渔民雇主责任保险赔付10768万元。

    水稻、生猪(含能繁母猪)、公益林、水稻制种、小麦、渔船和渔民雇主责任保险覆盖率连续几年稳定在80%以上,杨梅、南美白对虾、枇杷等特色险种保险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2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安排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县级财政补贴资金合计3.6亿元,占总保费60%以上,比去年增加约3%,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其中水稻、生猪、小麦等重要农产品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在80%-90%。

    二、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大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力度。全市承保水稻面积110万亩(其中早稻承保30万亩、晚稻承保76万亩、水稻制种承保4万亩),覆盖率达到86.8%。全面推广水稻“完全成本+收益”保险,早稻最高保额1300元/亩,晚稻1500元/亩,投保率达到96.5%以上。承保生猪养殖保险90.8万头,覆盖率(出栏量)达到88.2%。开办生猪养殖成本补充保险,生猪养殖保险保额从每头1300元提高到1700元,能繁母猪养殖保险保额从每头1800元提高到2500元。国内首个推出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投保45.2万头,覆盖率达到50%以上,赔付1745万元,简单赔付率75%,减轻了猪肉价格波动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冲击,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二)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是由人保财险作为首席承保人组成共保体经营农业保险,约占全部农险规模的70%份额。另有太保产险、平安保险、大地保险、太平保险、渔业互保、东海航运6家保险机构承保我市部分特色农产品和渔船、渔民雇主责任保险。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业保险经营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水平,我市目前已推出杨梅、玉米、马鈴薯3个示范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符合农业保险经营条件的保险公司均可独立承保经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风险化解机制正在稳步推进。2022年新推出的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示范性条款,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响应,全市有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保险、大地保险4家保险机构承保了该险种,承保面积18万亩,覆盖率达到53.6%,保费收入4310万元,均比去年增长20%以上,为进一步营造平稳有序的市场竞争积累了经验。

    (三)强化组织协调,提升服务水平。我市已全面建立健全了市、县2级农业保险领导机构以及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职能处(科)室,层层压实年度目标,确保任务到点、责任到人,不断提升农业保险管理水平,2022年各级绩效考核均取得高分成绩。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的通知》(甬财农〔2021〕950号)要求,市财政局对市级以上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继续实行向承保机构“当年分次预拨、次年结算”的资金拨付方式,缓解了承保机构的资金压力。各地加强对保险定损理赔工作的政策指导,分类组建专家组,确保承保理赔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切实维护各方合理利益。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加强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增加人员配置,向农户开展农业保险政策宣传,激发广大农户投保积极性,精准开发新险种,有效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2022年新开办了小麦气象指数保险、黄精干旱气象、莲藕气象指数、猕猴桃气象指数、牡蛎气象指数、大棚水果番茄种植等6个新险种。经第三方机构调查,2022年我市农户农业保险政策知晓度为95.54%、满意度为97.36%。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下一步,我市农业保险在稳步“扩面、提标、增品”的基础上,将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发展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继续稳定主粮作物保险覆盖面。小麦、早稻、晚稻、粮食作物制种承保面积覆盖率继续稳定在90%左右。全面推广玉米、马铃薯种植保险,力争承保面积覆盖率达到50%以上。鼓励粮食生产功能区主粮作物保险全覆盖,稳步提高小农户主粮作物保险参保率,支持整村参保、清单到户,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完善财政补贴险种管理。近年来,我市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财政保障力度不断增加。下一步,按照农业保险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目标,我市将对列入财政补贴的险种实行科学准入、优胜劣汰、动态管理。优先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特色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探索开展农产品品质保险、收入保险,加大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财政支持力度,显著提高投保农户的获得感

    (三)提升大灾保障能力,研究制定农业巨灾保险。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且农业最易受自然风险影响,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依托持续创新的数字化工具,全面、准确评估灾害带来的损失,探索制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统筹支持农业灾害风险防范,提高农业巨灾风险防范能力。

    (四)加强绩效管理。加强财政保费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管理,健全资金拨付和结算机制。畅通农户投诉和处理渠道,加强信息披露,切实维护广大农户利益。广泛开展农业保险产品、财政扶持政策等宣传,引导农户增强保险意识、提高参与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优化保险条款,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