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5年第2期
  • 阅读:
  • 时间:2025-02-24 16:07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2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17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强措施稳增长力争农业经济“开门红”

    ●我市把好生猪生产关稳定市民“菜篮子”

    ●我市开展“渔民上岸、干部下村”确保渔业安全“不打烊”

    ●鄞州区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余姚市聚焦“数字三农”助推乡村振兴向新提质

    【标题简讯】

    ▲我市召开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部署会

    ▲“宁波成立全省首个覆盖全市的低收入农户共富慈善基金”入选“2024·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

    【他山之石】

    ◆广东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要情聚焦

    ●我市强措施稳增长力争农业经济“开门红”。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稳产保供为核心,全力抓好粮油、畜禽、渔业生产等工作,力促一季度农业经济实现“开门红”。一是种植业生产持续扩面。抢抓春耕“黄金期”,加强重要农资和农机调配管理,目前全市储备早稻备用商品种143万公斤,8000台(套)农业机械可投入春耕生产,能够充分满足春耕需求。1月份全市完成小麦播种29万亩,与去年持平;油菜播种16.73万亩,同比增长8.14%;设施大棚生产面积21.67万亩,同比增长2.19%,复种指数、精品率均大幅提升,有效夯实2025年粮油生产基础。二是畜牧生产逐步回暖。重点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监测、预警和调控,加强对生猪主产区和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指导,优化调整生猪生产奖励政策,对出栏生猪数量达到规定标准且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保持稳定的市级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给予15-30万元奖励,进一步激励全市优势产能猪场补栏、出栏。春节前后消费旺季带动肉类等农产品需求上升,1月份全市生猪出栏8.65万头,同比增长4.59%;能繁母猪存栏6.84万头,同比增长1.28%。三是渔业生产态势良好。积极开展海洋捕捞业不停产情况调度,春节期间约200余艘渔船继续在长江口、鱼山渔场等近海渔区生产作业,市县乡三级渔业主管部门落细落实领导带班、双人双岗和专人加倍点验的安全监管措施,为海上渔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1月份全市水产品总量13.05万吨,同比增长5.45%。

    (产业与市场信息处)

    ●我市把好生猪生产关稳定市民“菜篮子”。近年来,我市聚焦生猪产能调控、项目建设和地方猪品种保护,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菜篮子”猪肉供应充足。2024年,全市猪肉产量8.6万吨,同比增长3.36%,实现“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肉品产量增幅满分。一是抓实生猪稳产保供。按照党政同责工作要求,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目前全市建立生猪养殖菜篮子基地35个,能繁母猪存栏数达到7.1万头;精心遴选19家万头以上、40家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作为国家级和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稳固全市生猪产业的优势产能,确保猪肉市场稳定供应。二是推进设施提档升级。在新建成14家年出栏万头以上现代化大型生猪养殖场的基础上,加快规模猪场设施改造和提档升级,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1279万元,推进规模猪场改造提升7家、改造栏舍7.6万平方米、更新设施设备2500余台(套),产能有效提升至1.6万头。三是加强特色品种保护。岔路黑猪作为我市唯一的地方生猪品种,市、县两级每年安排1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岔路黑猪保种育种,并将岔路黑猪省级原种场建设列入市生猪稳产稳供项目。截至目前,岔路黑猪基础猪群数量由461头扩繁到9800头,有效实现了地方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并成功入选全省三大地方猪品种以及“十大好猪肉”,为我市生猪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机畜牧处、市农机畜牧中心)

    ●我市开展“渔民上岸、干部下村”确保渔业安全“不打烊”。春节期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渔民上岸、干部下村”暨渔业安全生产大走访、大宣讲系列活动,全力守护渔业生产安全与稳定。一是逐港检查,筑牢排险保安大底盘。据统计,春节假期期间,全市渔业系统共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干部700余人,巡港登船排查风险除患,累计巡查渔港码头89座、检查港内渔船1289艘,排查发现隐患2146处,均已现场整改完毕。此外,专门安排10艘渔政执法船在南韭山、石浦、象山港等沿海重点海域开展巡航值守,重点开展钓具渔船检查、违禁渔具清理和海上非法捕捞打击,确保春节期间海上及渔港安全。二是逐村走访,织密基层防控防护网。组织干部们进渔村、访渔家,与村干部、基层管理人员、船老大拉家常,倾听渔民心声,与船员们聊出海,推门入户听取社情民意。春节假期期间,累计走访慰问渔民、船员1304人次,与村干部、基层管理人员、船老大开展座谈会24次,收集意见建议167条,为精准研判渔业风险、科学预判天气情况、准确下达回港指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逐户宣教,营造安全生产好氛围。充分利用春节小长假,采取入户宣传、小组研讨、码头宣教、灶边聊天等形式,以最近市内外发生的几起险情事故为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特别是针对年后渔船集中出港和新招收渔民上岗培训等节点,扎实开展“节后出海安全第一课”活动,切实提升船东船长船员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监管处、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

    ●鄞州区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鄞州区以农业“双强”行动为引领,深入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围绕水稻、茶叶、畜牧三大产业完善功能区块,加快全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进程。近日,鄞州区成功获评省级农业综合性“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县。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引导作用。抓住“两新”政策契机,持续加强老旧农机报废、新型农机购置等环节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户加快农机升级速率。截至目前,全区主要农机装备总量2.1万台(套),其中引入推广农机装备531台(套),报废农机装备310台(套),农业机械报废更新任务完成量居全市首位。二是加快农机推广阵地建设。围绕农户生产实际需求,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导向,加快打造“一站式”农机服务中心,打通农机服务“最后一公里”,聚力提升农艺农机融合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全程和重点环节机械化服务中心4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9家、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家。三是强化农机服务覆盖面积。积极发挥农机服务中心和农机创新基地作用,持续提升各农事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区水稻产业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92%,大宗茶修剪、采摘机械化率达97%以上,生猪饲养环节机械化率达90%以上。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

    ●余姚市聚焦“数字三农”助推乡村振兴向新提质。2024年以来,余姚市聚焦数字技术赋能“三农”,在智慧农业、智治农村、智助农民三向发力,加快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各级数字农业主体42家,数量居宁波大市首位。一是赋能产业促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数字化种养主体、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递进式建设,培养一批数字农业主体。积极落实奖补政策,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联合科技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先进设备落地应用。2024年,新认定省级未来农场1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二是服务乡村助提升。结合未来乡村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原有布局,积极探索党建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乡村智治模式。针对性引进智能化服务设备,整合政务、电商、邮政快递、养老等多种服务资源,打造乡村数智服务场景,推动乡村治理向精准化治理转变。2024年,入选省级乡村数智生活馆3家;全市累计获评省级未来乡村16个,其中优秀等次3个、良好等次2个。三是普惠农户焕活力。创新推出“四明红”革命老区共富场景应用,重点建设四明红旅、四明臻货、四明资管等子场景,以数字化破解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难点问题。拓展“浙农码”应用场景,开发余姚市农村承包地动态管理工具,为农户和经营主体高效提供承包地信息查询和流转交易服务。2024年,“浙农码”应用新增赋码55.7万次、用码160.3万次。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我市召开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部署会。2月12日上午,我市召开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部署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省新春第一会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在新的一年里凝心聚力、拼搏奋斗、争先进位,全力推动发展上台阶、共富出成果、改革见实效、群众得实惠,创造“挑大梁作示范”的过硬业绩。汤飞帆主持,张平、陈龙、张丽等出席会议。会后,参会人员赴鄞州区东吴镇童一村、东钱湖镇建设村进行学习考察。

    (秘书处、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促进处)

    ▲“宁波成立全省首个覆盖全市的低收入农户共富慈善基金”入选“2024·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2月10日,“2024·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市农业农村局选送的“宁波成立全省首个覆盖全市的低收入农户共富慈善基金”新闻事件榜上有名。

    (区域协调发展处)

    ◎他山之石

    ◆广东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1月28日审议通过《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系全国首部专门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条例》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落实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立足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党的农村政策基石,以创新思路解决实际问题,聚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和多样化发展途径两大方面,对明晰资产产权、规范收益分配、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物业经济、拓展居间服务、探索经营性财产参股等作出规定。同时创新扶持方式,加强用地、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保障,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监督管理,以更好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