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总结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
  • 阅读:
  • 时间:2025-01-09 15:08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以“五彩四美”为着力点,推动“三农”事业实现新突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8.7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3.8%,增长速度在全省平均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万元,增幅5.9%,排名创历史新高。2023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省第2,连续六年获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市,连续两年荣获“神农鼎”,实现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大满贯;都市现代农业经验入选全国十大案例;创新村级债务全链条监管模式获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并被推广;创新特色农产品保险制度的经验做法被中央农办推广;应邀在农业农村部作数字乡村建设经验交流;深化现代种业体系集成改革做法入选浙江省农村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得到分管省长批示肯定,并由省委办专报省主要领导;农产品加工、粮食生产、乡村CEO等做法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一)稳产保供勇创新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9.18万亩,产量15.2亿斤,创近12年新高;夏粮全面丰收,对全省夏粮产量贡献度达25%,小麦单产全省第一。农产品实物量全面增长,实现蔬菜产量达304.6万吨,生猪设计产能149.7万头,水产品总量124.2万吨,全省首座深远海半潜式智能化养殖平台“东海1号”正式投产运营,宁波战略蔬菜保供基地建成投运。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完工面积12.98万亩,全省第一,永农内高标农占比75.6%,全省前列,累计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面积9万亩,全省第一,全省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二)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家(全省仅2家)、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7家(数量全省第一),“甬优1540”连续3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创建“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4个、省级农机服务中心9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2个和农机创新试验基地9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有量连续三年增幅20%以上,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54.02万亩,现代设施农业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乡村“土特产”精品化发展,新增省区域公用品牌5个(占全省近1/5),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产品总数达到28个,位列全省第一(占全省总数2/3),打造宁波土特产“四季甬味·十桌百鲜”特色菜品牌;成功指导宁波农业博览会举办,为近年来经营主体和市民朋友最受欢迎的展会之一。全品类农产品加工体系全面形成,培育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3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1700亿元,实现地产农产品基本托底收购;农产品进出口总额414.1亿元,稳居全省第一。绿色生态农业成效明显,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248家、产品357个,数量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全市13家单位入选首批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榜单,数量居全省第一,全省“秸秆变肉”暨秸秆饲料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乡村风貌全域和美。创新构建部门联创联建工作机制,省级未来乡村数量新增50个,累计125个,均居全省第一,新建美丽乡村风景线4条;牵头实施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完成农房改造2.02万栋,实施管线序化村160个、村道提升村237个,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坚持“项目为王”,我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和千项万亿项目实施进度全省排名第一;未来乡村建设实施项目360个,完成投资10.6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1.3%;美丽乡村风景线完成投资3.9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3.3%;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大项目133个,完成投资354.1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73.3%。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扎实推进“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创新打造清廉村居小微权力监管“制度工具箱”,推广8项务实管用的小微权力监管制度。入选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数量(9/50)全省最多,慈溪“群治分”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四)强村富民扎实推进。多“地”联动改革有力开展,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全市首个承包到期村北仑柴桥街道四合村基本完成延包合同签订。强化土地流转政策激励,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中连片稳定流转,全市土地流转率达71%,居全省前列。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闲置农房盘活,新增盘活闲置农房2634宗、面积24.5万平米。农村集体经济有力发展,实施片区组团、协同发展,建立发展强村公司100家,入选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数量(2个)全省最多,全市总收入100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112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77%。农民增收有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21年缩小;推动产业共富项目扩面增量,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6000个,2024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7210元、增幅10.5%。创设全省首个共富慈善基金,奉化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督查激励事项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全省仅4家)。区域协调有力推动,助力平阳率先调出山区26县,在全省新型帮共体现场会暨结对帮扶团组长会议上,代表宁波市政府作典型交流发言。

    (五)人才兴村亮点纷呈。印发宁波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方案,全市全年共新增“甬江人才工程”现代农业人才7个,累计41个,新增现代“新农人”3.4万人,新增“浙农领军英才”11名,数量全省第一。新增农创客2288名,我市农创客项目获全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第一。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300余人,浙里乡村职业经理人走进基层系列首场活动在我市举行,11人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完善青年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导向机制,吸引更多涉农高校毕业生到宁波创业就业,组织开展奔“甬”而来招才引智活动4场。市县乡三级统筹的现代农民培育体系初步构建,谋划推动在浙江万里学院成立宁波现代农学院,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位居全国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