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已至,蚕豆和豌豆全面进入越冬期。近期,全国气温普遍偏高,部分地区作物旺长趋势进一步加剧。气象部门统计,2024年11月—12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主产区作物越冬期普遍推迟5—7天。中央气象台预计,1月24日至27日,今年首场寒潮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陆续出现雨雪天气。未来一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仍将持续,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能较常年偏高10℃以上。加之主产区近期无有效降水,部分地区土壤墒情不足,旱情已开始显现。为应对旱寒叠加风险,各地应紧盯农时,做好防冻、保安全越冬工作。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团队联合浙江丽水蚕豆科技小院、丽水农林科学院、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慈溪市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确保蚕豆和豌豆安全越冬。
一、控制旺长,培育壮苗
部分播期较早、播量较大的旺长田块,如遇冬季气温持续偏高,可能导致生育进程提前,增加冻害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参考采取以下措施。
1.机械镇压:对于旺长的作物,及时进行机械镇压。确保压实土壤,促进地下根系生长,减少分蘖。采用轻压技术,避免对土壤过湿或晚播弱苗进行过度压制,避免机械损伤。
2.及时化控: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对群体较大且有旺长趋势的蚕豆和豌豆田,可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抑制地上部分过度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性。注意合理控制喷施量,避免多次喷施。
3.适时划锄:对于群体过大或苗龄过大的田块,可采用中耕划锄的方式,在作物行间进行深度5-7厘米的锄作,切断部分根系,抑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促进壮苗。
二、肥水调控,促弱稳壮
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变化,科学施肥和浇水,促进苗情稳步转化,确保作物安全越冬。
1.清理冻枝、无头枝:应在晴好天气及时清除受冻分枝和无头枝,以促进植株分蘖发小枝,弥补冻害损失,摘除分枝应带离田外,切忌雨天进行,以免造成发病腐烂。
2.控制水分管理:对土壤墒情较差的田块,要及时浇水,适量施肥,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对墒情适宜、长势正常的田块,应避免过度施肥和浇水,以防造成土壤湿度过高。
3.追施速效肥料:对于施肥不足、群体较小的弱苗,应抓住适宜墒情条件进行追施速效氮肥,促进苗情转化,增强作物抗逆性。特别是对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要及时浇水并踏实土壤,确保根系扎根深处,提升抗逆能力。
4.做好田间排水:对于稻茬种植的蚕豆和豌豆,做好田间“三沟”配套,确保沟系畅通,防止渍水积滞,同时为未来可能的洇水提供保障。
三、适时冬灌,抗旱防冻
冬季合理灌溉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促进根系分蘖,还能有效降低冻害风险:根据苗情和土壤含水量进行冬灌。对于土壤湿度低于70%的田块,应在气温3℃左右时适时进行冬灌,缓解低温影响。对于土壤墒情较好的田块,可适当推迟或不进行冬灌。冬灌过早,水分可能蒸发,无法有效增墒防冻;过晚则可能导致土壤冻结,无法吸收水分。因此,冬灌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变化,选择最佳时机进行。
四、压低基数,防治病虫草害
做好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压低病虫草害越冬基数,确保作物顺利越冬。
1.病害防控:密切关注蚕豆和豌豆的病害动态,特别是赤斑病、锈病等病害的发生。在西北菌源区和西南冬繁区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控,减少病害蔓延,确保苗情健康。
2.虫害防治:针对地下害虫、麦蜘蛛、蚜虫等虫害,要及时开展监测,一旦达到防治标准,立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杂草防治:根据草害和气温变化,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在气温5℃以上、无霜冻和降雨的晴好天气进行除草作业,避免冻药害发生。
通过控制旺长、合理施肥、适时冬灌、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确保蚕豆和豌豆能够安全越冬,为明年的丰收奠定基础。各地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当地农时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措施,确保作物安全、健康地度过冬季,为春季的生长提供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