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3 月期间,我市受寒冷天气影响,气温与水温偏低,水产养殖动物摄食积极性不高、活动量锐减,水体中的各类病原微生物活跃度随之降低,水生动物疾病的总体发病几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然而,为保障水产养殖产业平稳发展,养殖户仍需密切关注以下病情动态并采取相应防治手段。
一、病情预测
(一)淡水鱼类
低温环境易致使淡水鱼类感染水霉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病症。水霉病通常在鱼体受伤且水温较低时高发,病菌易寄生繁衍;细菌性败血症则可能因水体环境变化、鱼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诱发,对淡水鱼养殖构成较大威胁。
(二)海水鱼类
海水养殖鱼类在此阶段,内脏白点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特别是室内养殖鱼种。该病症的发生与海水水质波动、养殖密度以及鱼类自身免疫力状况紧密相关,一旦发病,若不及时防控,将对海水鱼的生长、存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三)中华鳖
中华鳖在 1-3 月同样面临健康挑战,穿孔病、溃烂病等细菌性疾病较为常见。冬眠苏醒后的中华鳖,体质相对虚弱,加之低温环境抑制其生理机能,易受到病菌侵袭,引发各类疾病。
二、防治措施
鉴于当前养殖品种摄食能力下滑,养殖户需合理调整投饲策略,适度降低投饲量,避免饲料浪费与水质污染。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从营养层面强化养殖生物的体质,提升其免疫防御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随着春节临近,成鱼上市高峰来临,拉网、运输操作愈发频繁。养殖户务必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细入微,最大程度降低捕捞过程对鱼体造成的机械损伤,减少病菌入侵的 “创口”。
为缓冲低温影响,可适当加深养殖水体水位,利用水体的保温特性为养殖生物营造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对于温室养殖模式,一方面要全方位强化保温举措,维持温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另一方面,需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及时进行水质调控,保障水体溶氧、酸碱度等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此外,提前对温室设施进行全面加固,备齐应急物资,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确保温室养殖安全无虞。
(一)淡水鱼类
水霉病:养殖户可选用复方甲霜灵粉予以治疗,严格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精准把控用药剂量,也可选用符合国标要求的渔药进行连续 2-3 天的外泼作业,实现病症的有效治愈。日常养殖过程中,务必强化对养殖水体、工具以及场地的消毒管理,构筑坚实的疫病防控第一道防线。
细菌性败血症:发病养殖池应立即减少投喂量,防止残饵进一步恶化水质。养殖水体选用国标渔用消毒剂进行科学消毒,同时迅速开展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的精准结果筛选敏感的国标渔药抗生素,拌入饲料投喂治疗。甲砜霉素粉(水产用)等药物在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二)海水鱼类
内脏白点病: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恩诺沙星粉 (水产用) 、多西环素 (水产用) 等专业水产药物拌料投喂,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确定具体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与此同时,搭配投喂渔用维生素,双管齐下,增强鱼体体质,助力鱼体抵御疾病侵袭。
(三)中华鳖
1-3月,中华鳖体质虚弱,养殖户首先要关注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利用合适的消毒剂,维持水体微生物群落的良性平衡。饲料中适度添加渔用维生素,为中华鳖补充营养,增强其体质。
穿孔病、溃烂病:发生穿孔病、溃烂病等细菌性疾病时,保持水质清洁是关键,定期、定量更换新鲜水源,及时清除水中污染物,防止水质恶化引发病情加重。在日常管理中,处理鳖体时务必小心谨慎,避免造成鳖体受伤,从源头减少病菌感染几率。若水温条件允许,鳖仍有摄食行为,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在饲料中精准拌喂有效国标渔药抗生素,实施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