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4年第24期
  • 阅读:
  • 时间:2024-09-14 08:37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24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13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整体推进情况处于较好水平

    ●我市新增屠宰环节自检项目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我市农业行政执法锚定“三效”推动涉农纠纷实质性化解

    ●鄞州区持续激活乡村经济要素活力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标题简讯】

    ▲我市举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我市召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

    【他山之石】

    ◆海宁市创新美丽乡村低成本建设路径助力基层治理降本增效

    ◎要情聚焦

    ●我市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整体推进情况处于较好水平。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推出和美乡村联创联建工作机制,以计划重点打造的100个村为试点,推动各部门资源要素向试点村集聚。近日,我市开展全市和美乡村联创联建中期评估活动,参加评估的64个村庄平均得分为90.9分,整体推进情况处于较好水平。一是部门联动推进项目实施。构建以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清单”为核心的联动共建工作机制,整合14个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市)的资源力量,协同推动项目同步计划、同步建设。今年,谋划实施项目1143个,计划总投资14.8亿元。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11.6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78.66%。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各市级部门根据职能分工,牵头认领试点村庄、提供差异化指导服务,引导村庄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风貌。如市文广旅游局牵头推进慈溪市梅园村打造一体化“桥下烟火”乡村共创市集,各类产品销售总额超8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三是督评结合提升建设成效。强化督导服务,建立项目月调度机制,跟踪指导试点村项目建设和各类场景打造。今年以来,累计提炼特色亮点127条,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及举措134条。如海曙区蜃蛟村米食产业特色突出,相关市级部门建议该村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多布置与米食文化相关的景观节点,增强整体氛围感。

    (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促进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我市新增屠宰环节自检项目保障肉品质量安全。为有效应对日趋频发的猪肉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现象,快速提升我市屠宰企业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自5月份起,我市在全省率先落实生猪屠宰环节磺胺类药物残留自检制度,为肉品生产再添一道质量安全防线。一是制度规范化。建立“职责明确、规程统一”的检测体系,明确屠宰企业为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督促屠宰企业配备专职人员从事抽样和检测工作,要求每批次入场生猪抽样不少于1头,确保“批批检,全覆盖”。全市8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均按规定施行磺胺类药物残留自检。截至8月底,累计自检生猪6684批次,抽检生猪尿液、猪肉等样品8544份。二是检测标准化。统一发放一批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卡,并针对屠宰企业开展检测技术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操,有效规范工作人员采样检测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今年以来,培训已覆盖全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共培训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负责人、实验室检测操作人员22人次,累计发放磺胺类快速检测卡5800条。三是监管闭环化。建立磺胺类检测数据报告和阳性结果处置机制,及时掌握检测情况,适时采取溯源调查、无害化处理、禁止调运等措施,形成监管闭环。指导各地制定辖区内屠宰企业监督抽检计划,“自检+抽检”双轨合力,强化风险评估。截至8月底,累计监督抽检屠宰用生猪1205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农机畜牧处、市农机畜牧中心)

    ●我市农业行政执法锚定“三效”推动涉农纠纷实质性化解。今年以来,我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聚焦群众需求诉求,妥善化解涉农纠纷,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1—8月,全市累计受理投诉举报355起,落实经济赔偿(补偿)近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逾500万元,事故纠纷化解率100%。一是精准施策强时效。坚持“情”“理”“法”并行原则,及时梳理案情,抓准纠纷“症结”对症下药,促进纠纷高效化解。如海曙农业行政执法队针对某水稻药害事故中赔偿标准认定不同这一问题,在结合实勘结果向受害方提供合理建议的同时,引导涉事企业承担相应责任,于3个工作日内成功帮助农户获赔15万元。二是多元协同提实效。以市、县、乡三级纵向和各级部门横向体系为依托,广泛引导、发动各方力量参与调处过程,探索构建涉农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合力保障主体合法权益。如鄞州农业行政执法队组织农技专家参与某种子相关纠纷调解,协调种子经营公司紧急调运400公斤种子补偿农户,确保生产有序进行;象山为化解某柑橘药害肥害纠纷,组织乡镇、厂家等各方参与调解,共商赔偿金额,帮助农户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三是源头治理显长效。将治理向纠纷前端延伸,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办理一起、治理一片。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对纠纷易发频发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今年已发放宣传资料2.82万份。针对以往被查、被举报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驱蚊灭虫类农药等专项执法检查回头看行动,及时排除纠纷隐患,相关投诉举报案件连年降低。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鄞州区持续激活乡村经济要素活力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以来,鄞州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乡村闲置农房、土地资源等要素活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上半年,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3万元,收入绝对值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一是巩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重点聚焦经济相对薄弱村,加大惠农扶农政策支持,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上半年,完成下拨本年度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补助经费3500万元,其中行政村人员经费补助资金1390万元,行政村综合管理经费补助资金2110万元。二是持续盘活乡村闲置农房。结合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工作,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休闲旅游、“土特产”加工、健康养生等乡村特色产业。前三季度,新增盘活闲置农房189间,面积15708.35平方米,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425.3322万元,村集体增收103.54万元。三是大力推动土地流转集约。在强化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基础上,采取长期委托流转等方式,持续推进乡村土地整村流转、跨村连片流转,着力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上半年,完成土地流转面积5.5万亩,兑现扶持资金805万元,惠及全区8个乡镇72个村。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我市举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近日,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举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相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计划财务处)

    ▲我市召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近日,宁波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在慈溪市现代农业园区召开,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产粮重点镇(乡、街道)分管农业领导、部分企业家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慈溪、鄞州、余姚等3个区(市)作典型发言。

    (科技教育处、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

    ◎他山之石

    ◆海宁市创新美丽乡村低成本建设路径助力基层治理降本增效。海宁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农村人居环境“低成本、微改造、众参与”模式,推动实现基层治理降本增效。今年以来,美丽乡村建设维护投入同比减少30%。一是推行“柴砖银行”,低成本整治环境。推行“柴砖银行”模式,提供储蓄、提取、贷款三种运行方式,村民可将柴草和砖瓦免费寄存“柴砖银行”5年,也可按照砖头0.1元/块、瓦片0.03元/块的价格卖与银行,切实解决废柴、废砖等废弃物随意堆放问题,进而减少村级环境整治财力投入。截至目前,“柴砖银行”累计交易2550余次,存砖325万余块,瓦118万余块,柴草512万余公斤,节约村级环境整治支出近500万元。二是倡导“就地取材”,微改造提升风貌。发布美丽乡村微改造指引,引导通过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保留村庄原有肌理,打造小品精致、宜居宜业的村域环境。如丁桥镇引导各村利用闲置或废弃的旧砖、木料等,建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平均打造成本仅为10-15万元,且后期村级维护成本基本为零。三是推广“共建筹治”,众参与长效维护。推出“农户出地、组里出力、村里出资”的“共建筹治”模式。由乡贤、企业家、党员带头出资出力,借助“乡筹”积分考核机制,号召农户让出房前屋后“一亩三分”空闲地,共同筹资建设村庄公共空间,实现自身家门口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如,博儒桥村探索“土地无偿、青苗不补、众筹资金”模式,鼓励村民通过出资、捐物、义务劳动等方式,建起了生态养生园、乡风文明园等19个精品园,把公园搬到了家门口,美丽乡村长效维护费从每年近100万元缩减到50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