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慈溪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图制图的外业勘查基础,近日,慈溪市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编制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技术团队来慈溪开展土壤图野外校核工作。
为保障土壤三普野外校核工作高效科学推进,浙江财经大学技术团队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建设用地减量复垦、农田措施改善等因素对土壤类型演化的影响,结合相关技术理论、技术标准,初步判定出可能发生变化的土壤土种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并绘制出土壤类型可能变化图斑及土壤图。
结合土壤类型可能变化图斑及土壤图模拟结果,浙江财经大学技术团队优化布设了五条野外校核线路,兼顾土壤剖面样点相关土种图斑的边界校核工作。所布设的线路,覆盖慈溪市不同地貌单元和土地利用类型,涵盖了所有内业校核中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化和重要土种边界不一致的疑似区域;结合五条线路,确定了野外校核点,并梳理了慈溪市二普和三普剖面样点命名和剖面描述信息,拟定可能变化的土壤类型名称。
技术团队按照土壤图校核有关要求,设计了土壤图野外校核的信息表,明确了校核过程校核点定位、拍摄景观照片和视频,原土壤图土种名称与现场土钻样品信息比对等工作程序,确保校核工作科学、规范,校核成果可用、可信。
校核过程中,技术人员严格执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图编制技术规范》,采取遥感影像判别、现场实地踏勘、查阅历史资料、咨询农户等方式,结合现场打土钻、观察自然断面等方式,对更新后的土壤图边界、土种名称等信息进行详细比对、核实,逐点进行定位、拍照,并填写了土壤图野外校核记录表。同时,加大核查力度,对复耕、复垦、人工堆垫等重点地段、重点问题开展反复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下一步,慈溪市将以三普土壤图为基础,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开展工作,加速推进三普成果的汇交汇总,为建设提升慈溪市土壤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