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香四溢的八月,走进宁海县长街镇洋湖村宁海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只见硕大饱满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圆润的梨子与绿叶交相辉映,诱人的果香与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整个梨园。梨树下,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搬运,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的翠冠梨品质上乘,订单络绎不绝,一年的辛劳终于得到了回报。”宁海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吕春社表示,尽管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翠冠梨的产量略有下降,但其口感和甜度均优于往年。目前,翠冠梨的收购价在每公斤6至7元之间,供不应求。
洋湖村作为全国优质翠冠梨基地之一,目前翠冠梨的种植面积已达1200余亩,年产量可达300万斤,产值突破1200万元,每亩地产值上万元。从曾经的贫穷落后村到如今著名的梨乡,洋湖村的村民们靠着这一棵棵梨树,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回溯20多年前,洋湖村并不富裕,村民主要种植经济效益低的水稻和柑橘,收入微薄。当时的长街镇洋湖村书记、如今为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陈兆双,开始寻找效益更好的主导产业。他听说象山一带有人种植梨,价格能卖到2元多一斤,远高于种植水稻和橘子的收益。于是,陈兆双带着村干部外出多方考察,并于2002年从浙农大引种了“登喜新世纪82”翠冠梨,建成了翠冠梨基地。
“当时我们一口气种了300亩,经过精细化的管理,第三年就开始结果,为农户带来了200多万元的收入。”陈兆双回忆道。随着第一批翠冠梨在洋湖村试种成功,2005年,洋湖村成立了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翠冠梨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涵盖了全村300多户梨农。
后来,宁海县果蔬市场与洋湖村结对,将翠冠梨推向全国市场。又趁热打铁,合作社搭建了500立方米冷库,延长梨子保存期,形成销售时间差提高价格。同时,改变了原来手工分拣果子的落后方法,采用了选果机进行统一选果,提升了果品分级效率,保证果品的品质。洋湖翠冠梨的品牌逐渐打响,知名度越来越高,每年七八月,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销售区域也从浙江,逐步发展到广东、福建、江西、海南、上海、湖北等省市。
小小翠冠梨,甜蜜“致富果”。依托着翠冠梨种植,很多果农住上了新房,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我们种植翠冠梨的农户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效益比以前强多了!”种了20年翠冠梨的农户徐道通笑言,凭着“致富果”,他每年都有八九万元的收入。“生产上,合作社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销售上,进行统一收购并销售。”徐道通说道,翠冠梨甜,他们的小日子也越过越甜啦!
洋湖村也因梨致富,在2015年就成为了宁波市小康村。但并不满足于单一产业的洋湖村,又将目光瞄准了预制菜这一“新赛道”——在梨树底下种植芥菜。“翠冠梨到8月底就下市了,农户正好可以在梨树下种植芥菜,这样既能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为梨树间接施肥。”陈兆双表示,对芥菜进行深加工、开发预制菜,可以让农户多一个“金饭碗”,多一份种植收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