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4年第22期
  • 阅读:
  • 时间:2024-08-19 16:38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22期

    新农人专刊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16日

    本期目录

    ●精培细育壮大宁波“新农人” 强农兴村唱好甬城“兴农纪”

    ●鄞州区“创客三宝”助力壮大现代“新农人”队伍

    ●镇海区“三个坚持”持续探索“新农人”培育之路

    编者按: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省委、市委“新春第一会”聚焦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发出了强烈信号,吹响了现代“新农人”培育的冲锋号角,为奋力构建我市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聚焦乡村振兴十路人才,全面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走出一条由“新农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为此,特推出现代“新农人”专刊,集中体现全市现代“新农人”培育中的优秀做法和典型案例,生动展示各地“新农人”风采。

    精培细育壮大宁波“新农人”强农兴村唱好甬城“兴农纪”

    近年来,宁波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聚焦乡村振兴十路人才,全面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全市累计培育新农人1.7万人、农创客8093人、乡村实用技术人才20.3万人,谱写产业转型升级、乡村联农带富“兴农纪”,走出一条由“新农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

    一、聚才汇智,培育强农兴农先锋队

    坚持将农业农村视作人才蓝图的必争之地,着力以人才振兴激荡起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活水。一是高层次“引”才。坚持量质并举,分类施策,聚焦高层次紧缺人才、千名“头雁”、万名“农创客”引育,打造现代“新农人”矩阵。截至目前,引进省外院士2名,组建院士领衔的农业人才联盟,“甬江人才工程”现代农业领域入选34人。二是全体系“育”才。围绕产业所需、人才所盼,重塑打造独具宁波特色的“1+N”现代化农民培训体系。加快打造专业化培训机构,今年6月,挂牌成立宁波现代农学院,2家机构入选浙江农民大学省级专业院,3家机构入围首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三是大平台“用”才。聚合政府、企业、院所、工坊等多方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布局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各级星创天地33家。如奉化区成立农产品加工科创园,充分将人才聚合到产业链上,推动水蜜桃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实现年产量3.5万余吨,总产值近5亿元,已发展为奉化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首。

    二、集才优产,打造人才兴农新局面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厚植“新农人”干事创业的沃土,引导“新农人”大施所能,大展身手,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兴起来、强起来、优起来。一是开辟以技兴链“新赛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积极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升“土特产”综合效益,全链条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如,余姚市90后小伙祝欢所创建的浙江舜祥集团,打造杨梅行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创新推出“四明红”系列杨梅酒,连续两年收购余慈本地杨梅近1000吨,解决杨梅散户丰产滞销问题。二是拓宽以才兴产“新业态”。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促富人才,让“小农户”通过一根网线连接“大市场”,成功开拓出一条“土特产”销售的新路。全市累计培育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81家,培养网红主播1000余名。三是打造以智兴业“新名片”。坚持以科技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融合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工程,带动名特优新农产品走有包装、有商标、有认证的品牌化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农产品商标2.1万件、“三品一标”农产品1600个,省农业公用品牌7个。如,宁海县一市镇青蟹养殖户陈仲成功研发“蟹公寓”等养殖科技,成功打响“蟹大人”青蟹品牌,年销售达30万只以上。

    三、惠才赋能,激活富民兴村内驱力

    积极引导“新农人”树立联农带农、价值引领的工作理念,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带动广大农村搭上共同富裕“快车道”。一是用活“领头雁”助力基层善治。坚持“力量所有”与“乡村所需”相结合,深化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计划,加强村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储备优秀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4620名,今年共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2178名,落实帮扶项目726个。二是招引“金凤凰”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推行“乡村CEO”模式,通过广招严选、链接赋能、运营前置,搭建乡村运营管理人才平台,促进人才集聚和跨村合作。如,2023年以来,奉化区引育52名“乡村CEO”进驻,平均每位“乡村CEO”带动村集体年增收60余万元、带动村民增收77万元。三是念好“致富经”推动共同富裕。通过“国有主体(村集体)+市场化运营+农户受益”产业共富项目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建设产业赋能、定向招工、农旅融合、品牌带动、来料加工、电商直播等六大类“共富工坊”835个,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1300余人;建设市级慈善帮扶基地24家和区县级基地55家,累计支出4775万元,帮扶困难农户8376户(次)。

    (组织人事处)

    鄞州区“创客三宝”助力壮大现代“新农人”队伍

    鄞州区通过“引才三宝”“金融三宝”“服务三宝”等“创客三宝”,外引内挖提质量,用情用心优生态,助力壮大现代“新农人”队伍。2016年以来,鄞州区率先成立宁波市首个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农创客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开发万有鄞力、智鄞未来等人才项目,建立横溪农创园、咸祥鲜2°创客工坊、瞻岐山禾海创客孵化器等平台。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育农创客825名,18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1人入选部级“头雁”项目,涌现出一批以薄永明、汪琰斌、姚春梅等为代表的农创客带头人,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等荣誉80余人次。

    一、“引才三宝”,为农创客培育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项目招引。深入实施甬江人才工程,聚焦鄞州农业产业现实需求,做到精准引才引项,入选甬江人才工程现代农业领域8个项目,1人入选国家启明计划青年人才项目,系农业领域首次。二是坚持产才融合。紧扣鄞州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在重点企业、知名高校建立人才招引服务专员机制,推动人才向产业龙头、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集聚,累计引进农业高层次人才132人。三是坚持科研互促。推动柔性引才,借力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建立“研发飞地”“人才飞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技术联合攻关,微萌种业联合浙大共建蔬菜育种科技小院、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博士后工作站,宏纬食品联合宁波理工、苏大设立省博士后工作站。

    二、“金融三宝”,为农创客培育造血输氧

    一是增强金融支持。出台《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推出“创客贷”“支农宝”“农合贷”“惠农 e 贷”等新产品,为农创客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累计支持专业合作社 390 个、家庭农场 2252 家、农户1.2万户。二是优化保险支持。专门设立“创客保”,根据实际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新增蔬菜制种综合险、水稻附加收获险、农机库房安责险等,2023年实现保费3843万元,保障金额达18.5亿元。三是强化贴息支持。将农创客所拥有的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林权、村集体经济股权等纳入抵押物范围,破解因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并强化贷款贴息支持,2023年共补助22位农创客308.26万元。

    三、“服务三宝”,为农创客培育留心留人

    一是打造创客典型。通过创业沙龙、“十佳农创客”评选表彰等行动,挖掘典型案例,树立起一批带富“农创英雄”,在“鄞豆豆”“创客”期刊、公众号上宣传推介。二是促进合作共赢。利用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加强资源对接、示范引领、抱团发展、品牌建设、传帮带扶,创新推出“创客采”,帮助对接百联邻里等20余家超市。三是升级鄞领优遇。迭代“五优五遇”服务品牌,在“医有优供”“食有优惠”“住有优享”“行有优畅”“学有优入”5大类15项特供服务上升级,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人才扎根鄞州。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

    镇海区“三个坚持”持续探索“新农人”培育之路

    今年以来,镇海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全面深化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加快构筑乡村振兴“人才矩阵”,扎实推动“新农人”队伍建设持续见行见效、实现整体跃升,持续为高标准建设富有镇海特色的“都市田园 和美乡村”示范标杆”持续贡献“新农人”力量。

    一、坚持需求导向,打造乡村人才聚集“高地”

    围绕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以南岚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引进落地镇海首个农业领域院士级专家工作站,构建形成政府牵头合作、企业建设基站、专家共享成果的“三方”合作模式,发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依托“甬江引才”工程,重点围绕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通过东方理工大学、甬江科创区等途径,积极宣传招才引才意愿,完成1个甬江人才项目申报并全程做好申报指导工作。同步做好已入围项目跟进服务,督促资金规范使用,推进项目顺利落地。

    二、坚持自主培养,厚植乡村人才成长“沃土”

    落实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联动宁波专家工作站、科研院所、田间学堂等乡村人才培育资源,优化提升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分级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着力培育一支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入选省级基层农民田间学堂3个,累计开展新农人培训548人次。新增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1家,入围部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人,农创客数量增至420名,首次落实街道事业编制用于定向培育基层农技人员高校招生名额1个,排定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14人次。

    三、坚持强化服务,涵养乡村振兴人才“生态”

    立足近郊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省市农科教资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畅通农业经营主体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新农人”对接服务和指导力度,统筹落实每年科技补助资金和农技推广资金200万元以上。持续组织全区农业经营主体参选“浙好农产品”推选、市级精品番茄推选、“镇蜜”番茄节等赛事活动,为新农人提供施展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年镇海区在浙江好番茄推选中获奖总数全省第一,“乡村工匠”陈月波制作的松花金团成功上榜“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

    (镇海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