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4-08-12 17:57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科技教育处
  •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累计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例达到60%以上。

    一、治污染,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一是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全面实行分类管控,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农产品协同检测“对账销号”,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7.42%,高于当年目标值4.42个百分点。

    二是推进化肥农药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双减增效工程,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0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60万吨,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400万亩次,减少化肥使用量8000吨、农药使用量700吨。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县级废弃农药包装物收储中心6个、回收点1156个;将废旧农膜回收纳入“五水共治”考核体系,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示范点建设,到 2022年底,累计建成生态拦截沟渠65条、总投入资金3251万元、总长度113千米,覆盖农田面积5.3万亩。

    三是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对不符合规划、不能实现生态达标的畜禽养殖场予以关停淘汰,累计关停畜禽养殖场(户)7000余家。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成市级无害化处理厂1个、县级无害化处理场4个、收集点17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病死动物统一收集、密闭转运、集中处理,实现常态化运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启动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试点,逐步减少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和环保型饲料,确定试点场131家。

    四是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广大水面渔业、多层级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2个。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规模以上养殖场尾水零直排率达到100%。

    二、促增效,积极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是深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编制宁波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和国家重点县实施方案,积极推动秸秆科学还田,组织实施秸秆打捆收集、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和全量化利用示范等项目建设,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28%,鄞州、奉化、余姚、慈溪等4区(市)列入国家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

    二是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依托产业,科学布点有机肥加工厂、沼液配送中心,建成专业化有机肥加工厂16家,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新建沼气服务站4个,市财政每年补助沼液异地配送14.5万吨。强化产废对接,将有机肥和沼液点对点配送到田间地头,宁海县83家养殖场生产的有机肥有效满足当地3.4万亩农田、5万亩蔬菜园和5.6万亩柑橘园的用肥需求。

    三是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坚持源头分类、终端利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100%。坚持有效利用与污染防控两手抓,着力防止利用中的污染,参与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项目,象山等2县成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三、植绿色,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一是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基础,多方向探索循环农业发展特色模式,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示范牧场25家,宁海县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三级交叉式循环农业体系”,被全国学术界誉为“宁海模式”(鄞州区蔺草田免耕直播晚稻,荣获省农业丰收二等奖;天胜“四不用”农场构建的“种养合理配置+污染综合防控+生态产品增值”大中城市郊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培育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21个,海曙区、慈溪市、鄞州区、宁海县创建成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区)。

    二是启动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编制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力争农业领域碳排放在2025年前达峰。加快高耗能、老旧农机报废更新,累计淘汰变型拖拉机5240台,淘汰率100%,提前一个月实现全市变型拖拉机清零的目标。推进高危渔船减船转产,21艘帆张网船全部拆解,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市减船1000艘以上,实现“病老”渔船清零。发展低碳生态渔业,累计增加海水贝藻养殖面积3000亩以上。

    三是开展“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强化试点整体推进,海曙、镇海、慈溪和象山等4个区(县、市)成功创建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强化试点落实落细,明确改革试点省级农资店178家、示范主体1161个,化肥和农药定额制使用示范方各15个。强化试点主体参与,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观念逐渐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