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4〕47号
戚幼囡代表:
您在宁波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发展农业电商的建议》(第450号建议)收悉。经商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等,现答复如下。
2023年,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272个,比2022年新增6个。全市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1399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市网络零售额3411.4亿元,同比增幅13.75%,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占全大市比重41%)。
一、基本情况
一是构建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产品仓储物流体系。自2014年农村电商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市商务局结合全市快递网点规范化改造,利用农村小店实现快递寄存功能,累计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网点2100个。奉化区、象山县、宁海县和慈溪市等四个区(县、市)与阿里农村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在属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平台驻地小二指导下,完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综合改造提升242个,实现从单一快递收发功能拓展到本地农产品包装、线上销售,累计建成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全国第三方大平台市县两级农产品特色馆13个(宁波馆、余姚馆、象山馆和慈溪馆等),为推广我市农特产品提供平台支撑。截至2023年底,第三方平台入驻本地农产品商家4300余家,累计实现交易额110亿元,其中年销售额上亿的网店9家,上千万的网店46家。
二是打造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以奉化水蜜桃、余慈杨梅、象山宁海海产品等我市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依托“互联网+”应用,培育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提高商品化率和网络营销比例。2023年累计策划实施线上营销活动30余场次,带动宁波年糕、象山海鲜、奉化水蜜桃、余慈杨梅和象山红美人等我市地域农产品网络热销,其中宁波年糕、奉化水蜜桃一度成为淘宝网类目销量第一。
三是培育农村电商平台主体。市商务局已连续举办六届电商创业大赛,挖掘了一批农村青年电商带头人和“海上鲜”“小六买菜”“益马当鲜”“甬农鲜”等本地农村电商高成长性企业,引进了“美菜网”(瓜瓜农业)等200亿规模的头部企业。全市累计培育创建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272个,建成县域电商产业园31个,打造市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82家,入围省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示范案例26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二、下步,我市将发展农村电商作为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激发新型消费潜能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自媒体助力农产品销售。
(一)支持农村电商发展
依托“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商兴农工程,鼓励平台经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联动市委网信办、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持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覆盖。会同基础电信企业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全面推进5G网络城区的深度覆盖、乡镇及农村的广度覆盖,进一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计划到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3.6万个。二是强化电商平台建设。坚持产业先导,巩固共富成效,扎实推进我市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利用闲置公共空间,打造农村公共直播间,支持村民开展农产品直播,完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计划到2024年底,累计打造市级培育单位200家以上,省级示范30家以上。三是规范农村电商行业发展。强化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和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持续开展“宁波市绿色直播间”典型选树与梯队培育,发挥行业组织在信息内容标准制定、直播平台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直播电商生态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合作发展、有序竞争,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培养直播电商人才
提高优化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及数字乡村发展联盟作用,组织开展数字化人才培训。一是加大头部主播招引。将直播电商领域创业人才列入“甬江引才”高端人才范畴,鼓励支持电子商务和现代农业等涉及农村电商的人才、项目申报甬江人才工程,做好入选项目扶持工作,积极引进紧缺急需的高端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二是做好电商人才招聘。实施“泛3315计划”、甬江人才工程等行动,开展“奔甬而来”系列招聘会,积极对接农林类高校和高校就业协作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农村电商人才储备。三是加大新农人培育。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以高素质农民、农创客为重点,依托宁波大学、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甬大中专院校和培训机构,探索举办农产品电商培训班,完善营销、供应链、运营等课程体系,引导农业主体“触电连网”。
(三)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
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布局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计划2024年新增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20个,累计建成冷藏保鲜设施达到701个。鼓励供销合作社、快递企业、物流企业、农产品配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物流园等利用既有流通网络优势,优化田头集货、农村快递配送,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降低物流综合成本。
(四)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村电商长远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与品牌建设配套的农业生产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完善品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各类标准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创建。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健全完善标准化生产、网格化管理、全程化追溯机制,实现所有涉农乡镇(街道)农安网格化管理体系全覆盖。三是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力量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和市场检测体系,持续推进食用农产品纳入“浙食链”,促进食用农产品交易管理专业化、经营服务优质化、社会评价常态化。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日
(联系人:陈棣元;联系电话:8938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