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总结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重点工作思路
  • 阅读:
  • 时间:2024-07-29 17:28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创新奋进,实干笃行,推动“三农”各项工作取得“半年红、半年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5亿元,绝对值保持全省第一,同比增长3.9%;2023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省第2,连续6次获评优秀市称号,连续两年荣获“神农鼎·铜鼎”;“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较去年前进15位,位居全国第5。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市累计播种粮食151.71万亩,已完成年度任务88%,其中,夏粮总产量12.5万吨,实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三增,增幅分别为8.1%、8.7%和0.6%;小麦面积32.9万亩,单产311.4公斤/亩,增幅3.8%,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早稻面积35.05万亩、超省任务数57%。全市水产品总量49.6万吨、生猪出栏51.1万头、蔬菜产量148.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8%、5.5%、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9元,同比增长6.5%,城乡收入倍差为1.64。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1.着力抓项目快落地,农业农村项目加力提速。批复立项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14.39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43.9%。统筹推进133个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完成率81.5%;和美乡村项目建设1143个,投资完成率65.88%;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7条,投资完成率89%。

    2.着力抓科技兴业态,乡村产业发展强链提质。新通过省级以上种业新品种审定10个、省种业阵型企业2家,累计通过省级以上新品种审定240个、入选省级阵型企业8家。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基地)3个,累计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07家,年加工产值413亿元。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市建成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7个,上半年春花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63%,小麦秸秆离田率达15%。

    3.着力抓改革促增收,强村富民实践全面提优。全市农村承包地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70%以上,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1246宗,1157个村经营性收入提前达到30万元以上。设立全省首个覆盖共富慈善基金。“海曙区打造‘村易通’平台,营造高效公平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环境”的农村改革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推广。

    4.着力抓重塑育人才,现代“新农人”培育集聚提能。精培细育壮大“新农人”,谋划推动在浙江万里学院成立宁波现代农学院,重塑打造“1+N”现代化农民培育体系,上半年新增农创客1193人,全市累计培育“新农人”1.56万人、农创客8093人,3家农民田间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慈溪市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入选首批浙江省现代化农创园。

    5.着力抓本质强监管,农业安全治理固本提效。全市未发生农业(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和亡人事故,农产品监测抽检合格率达99.36%。创新打造清廉村居小微权力监管“制度工具箱”,积极开展“三资”问题专项整治和“三清一促”专项行动,着力化解村级债务、工程、合同、强村公司等存在问题。创新构建乡村振兴“五维四度”热力指数评价体系,积极营造各地“比学赶超”氛围。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举措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年度目标任务,狠抓责任落实,以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加快建设“五彩农业”“四美乡村”。

    一是坚持抓牢“农业基本盘”,全方位夯实稳产保供基础。全面抓好粮食生产,引导农民积极扩种晚稻,推进绿色过冬,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72万亩、14.3亿斤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20.78万亩、0.68万斤。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制订出台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协同推进“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持续推进蔬菜保供基地建设、稳定畜牧业增长势头、发展设施渔业,实现粮食和蔬菜、肉类、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实物量全提升。

    二是坚持打好“特色农业牌”,全量级壮大乡村产业链条。抢抓“两重”“两新”机遇,积极推进农业(渔业)设备更新和项目建设,统筹推动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数字化。进一步完善种业扶持政策,做强做大7大种业品牌矩阵,力争实现种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结构,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力度,重点培育10条年产值5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实施品牌振兴行动,积极打造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5个以上;继续举办农民丰收节、2024宁波农博会,着力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坚持绘好“和美乡村图”,全环节打造宜居宜业家园。统筹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县域承载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和美乡村联创联建,推动工程实施提质增效。持续建设“美丽村庄”,加快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坚持不懈抓好“垃圾、厕所、污水等革命”;全力打造“美丽田园”,着力提升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抓好标准化收储中心、区域性收储中心建设。丰富村晚、村BA等文体活动,加强村级医疗机构、老年食堂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四是坚持做好“富民大文章”,全过程深化乡村集成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指导北仑、慈溪、余姚三地规范、有序、高效开展试点工作。全域推进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实现闲置农房进一步盘活利用。抓深抓实“三资”问题整治和“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带动、保险健康兜底、岗位开发增收等专项帮扶举措,用好“共富慈善基金”,打造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慈善+”活动和品牌项目。

    五是坚持育好“现代新农人”,全维度唱好新时代“兴农纪”。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保障和政策支持,构建人才集聚生态,聚焦乡村振兴“十路”人才,有序落实“甬江人才工程”“浙农英才”计划等项目,引育遴选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团队)。创新营造“新农人”成长沃土,完善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和基层农民田间学堂等三级农民培训平台,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新农人”培育载体。实施“一县一园”农创孵化体系建设,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人才、农创客。

    六是坚持走好“乡村善治路”,全局性强化长远发展保障。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农业农村营商环境。深化乡村治理集成创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一批有宁波辨识度的治理成果。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海上“千船示范、万船整治”工程,开展“商渔共治”行动,加强海上执法协作,强化涉海涉渔安全应急值守。强化农机作业管理、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管控,确保农业农村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