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4年第16期
  • 阅读:
  • 时间:2024-06-06 17:25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16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6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农业执法“绿剑出鞘”保障粮食安全

    ●江北区打造新农人矩阵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鄞州区以田间学校激活乡村人才振兴新引擎

    ●慈溪四方共建“农学院”助力“新农人”

    【标题简讯】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第十二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推选我市再获佳绩

    【三夏工作】

    ◆海曙区全力以赴备战“三夏”保丰收

    ◆余姚市抓好“三夏”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宁海县“三精准”为麦收生产保驾护航

    ◎要情聚焦

    ●我市农业执法“绿剑出鞘”保障粮食安全。我市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3月以来,共查处违法行为103起,立案102起,罚没12.93万元。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筑牢生产安全“防波堤”。紧盯农资产品入户下地关键节点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产品质量等情况,共出动执法人员2096人次,检查主体738家次。其中,针对侵犯种业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公安进行突击检查,查获涉嫌非法外流的“甬优”系列稻种9000余公斤,货值金额90余万元,涉案人员6人。二是坚持检打联合,织密质量安全“防护网”。分级分类开展监督抽检,对稻谷、玉米、大豆等进行常态化检查,对禽蛋、肉品、生鲜乳、豇豆等开展专项行动,对樱桃、杨梅等进行集中抽检,共监督抽检357批次。同时,聚焦畜禽屠宰调运环节,紧盯违法行为易发多发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15起,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1个。三是优化执法方式,撑好执法监管“暖心伞”。推进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模式,实施轻微违法告知27次。落实普法责任制,多领域、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份。坚持执法和服务相统一,运用好“预约式”指导、约谈提醒、行政合规意见、案后规范、信用修复告知等形式,全过程引导主体主动整改、合规经营。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江北区打造新农人矩阵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近年来,江北区强化精准培育、科技输送、政策扶持,打造具有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农业人才矩阵。目前拥有市级以上“乡村工匠”4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以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14人,其中部级5人;农创客400名。一是健全培育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链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结合关键农事环节,推出水稻种植、农村电商、花木盆景等20余个特色培训项目。2023年以来,累计培训乡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328人。葡萄种植大户陈海栋去年底获评高级农艺师。二是持续科技支撑。遴选30位农技专家成立果蔬、粮食、畜牧等产业技术团队,结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20余家经营主体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14项,荣获市级以上农产品评比“九金十二银”,东莱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微型盆景今年5月成功入选省级“土特产”名录。三是强化政策带动。深化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对青年、乡贤、高校毕业生等在辖区内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给予配套补助。累计发放创业补助100万元,今年新增农创客40名。鞍山村农创客张小晨打造集设计、研学、文创等多业态人文聚落,推动100余位城市白领进村创业,2024年第一季度吸引游客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200万元。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鄞州区以田间学校激活乡村人才振兴新引擎。鄞州区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课堂,积极打造农民愿意听、听后有成效的田间校园。近日,鄞州区天宫庄园农民田间学校、东钱湖福泉山茶场农民田间学校两家单位入选首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数量占全市2/3,位居全市第一。一是产学融合优布局。立足鄞州区种业、茶叶、果蔬等优势产业,聚焦粮油稳产保供、乡村创业创新、农业经营能力提升等特色培训主题,合理规划田间校园布局,把田间学校开办到农民身边。依托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园等主体,全区已累计挂牌各级田间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2所、省级8所、市级1所。二是特色教学重实效。坚持将农民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农村发展实际、农民发展需求出发,开设空中草莓栽培管理技术、乡村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等特色课程9门,自编乡土教材(含未正式出版)1本。截至2024年4月底,开展乡村建设、现代“新农人”为主题的培训6期,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农业实用人才)380人次。三是名师讲学强效果。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合作的方式,建立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结合、技教互补的精品田园师资队伍,如福泉山茶场农民田间学校聘用“土专家”“田秀才”等专业技术人员4名,其中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人、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

    ●慈溪四方共建“农学院”助力“新农人”。5月17日,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管理中心、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正大现代农业建设有限公司四方共建的“慈溪市现代农业学院”正式揭牌。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实用人才培育1500余人次,培养农创客200余人,7人入选部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养工程,4人获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开展院校企互动活动3次,正大农业入选全国首批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宁大科院获全省首批“服务千万工程”教育实践基地。一是留好高校人才。以罗锡文院士工作站和方真院士工作站为平台,同时聘用基层农技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农高校生提供接天线通地气的师资力量;组织“三农”研学、美丽乡村共建设计等系列活动,吸引在校大学生到“三农”领域创业创新。二是育好本地人才。通过“高校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平台+政府提供资金”的方式,建立“理论+现场”的培训课程,四方紧密联合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引导高校生走进慈溪“三农”,让农民走进慈溪高校。三是用好农业硅谷。充分利用正大集团在慈溪市建立的种植业总部和研发总部,发挥开发区内农业龙头企业的集群效益,组织开展人才招引和科技项目研发,目前已实施各类新技术、新品种研发10余项。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为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勤廉并重”的思想根基,5月31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前往宁波市望春监狱开展“廉洁筑基强防线  明规守纪树清风”警示教育活动。

     (机关党委)

    ▲第十二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推选我市再获佳绩。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了第十二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产品与包装调查推选结果,我市选送的绿茶产品获五星产品19个、四星产品26个、三星产品33个,获奖企业数量在全国选送茶样的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

    【三夏工作】

    ◆海曙区全力以赴备战“三夏”保丰收。当前正值“三夏”大忙之际,海曙区深入研判、迅速行动、深入田间地头,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截至5月28日,全区2.7万亩小麦、0.7万亩油菜均已收割完毕。一是保障“夏收”颗粒归仓。海曙区“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为农户抢收保收提供全方位农机保障服务,保障全区小麦、油菜应收尽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9次“送检下乡”活动,深入一线指导农机具的全面检修、调试及保养,随时掌握作业机具的分布情况,做好小麦收割机等余缺调剂工作。重点推广粮食清洗机械,目前已推广15台(套)左右,确保品质合格的小麦尽快入仓入库。二是助力“夏种”高质高效。今年全区计划播种单季晚稻7.2万亩,目前已启动种植工作。为不误农时完成水稻栽种,在持续推广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在线育秧预约服务,通过“农户在线申请—乡镇在线核实—农业部门生成订单—育秧中心制订计划”高效业务流程,指导农户开展单季晚稻数字化育秧近8万盘,为今年晚稻丰收夯实基础。三是稳抓“夏管”精准防治。今年全区共种植早稻2.1万亩,目前已进入幼穗分化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重点防范汛期连续强降水灾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抓好虫害精准防治,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定期组织农技指导员开展田间授课,通过狠防一代二化螟压基数,大力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应用,确保全年二化螟危害降到最低。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余姚市抓好“三夏”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一是落实春粮颗粒归仓。加强作物成熟度、天气等监测预警,提前制定抢收方案,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摸清收割机、烘干机、机手数量底数,“点对点”推送作业供需信息,安排专人保障跨区作业收割机快检快放。统筹乡镇收储场地,优化低温烘干、恒温仓储等设备集成配套,确保粮食应烘尽烘。截至28日,已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9支,累计收割油菜1.5万亩、完成率60%,小麦5.3万亩、完成率92%,预计月底前可全部完成。二是压实夏种生产任务。包片指导、督促粮食生产,排摸掌握大户种植意向,层层分解任务到镇、村、户、田,建立健全台账清册,确保秋粮任务落实落地。实施好规模粮油种植补贴、动态补贴等政策,强化政策宣传,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加大农资余缺调剂,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不误农时。截至目前,已供应杂交晚稻种子6.1万公斤、常规晚稻种子19.5万公斤,已基本完成夏播供应;共开展育秧600亩、可插种单季晚稻6.6万亩。三是夯实早稻丰产基础。扎实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和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落实大面积提高单产各项措施,指导农户加强早稻肥水调控。切实抓好病虫防控,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病虫爆发流行。截至目前,共开展早晚稻病虫草害防治、肥料利用等试验10个,发布病虫情报2 期,部署实施早晚稻绿色高产创建示范方9个。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宁海县“三精准”为麦收生产保驾护航。宁海县紧抓“三精准”,为大小麦生产保驾护航;预计今年,宁海县麦收面积约4万亩,产量约2065万斤,与去年基本持平。一是精准服务夯实麦收基础。推行“按图索麦”,将小麦成熟面积及收获时间制作成电子图,开拓“网约农机”渠道,通过微信群和微信小程序实现农户与农机的精准对接,提升农机使用率。今年已投入联合收割机270台、大型拖拉机5台,配套农机具15台(套),预计今年宁海县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二是精准发力做好应急准备。联合气象部门提供实时预警信息,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2支,落实应急烘干服务主体6个,启用的智能化循环式烘干机荣登央视新闻联播。目前,烘干机较原先日烘干量达100吨,高峰期可达180吨/天,烘干效率提高22%以上。三是精准把控确保秸秆离田。培育专业化秸秆离田收储服务组织,建立“农户-经纪人-收储中心-企业”四位一体收储体系,购置全市第二台新型圆捆打捆机,打捆效率达30-38吨/天,超普通方捆打捆机3倍。目前,宁海县已培育秸秆离田服务主体13个,建立收储中心1个,年收储能力达0.8万吨,预计今年秸秆离田率可达30%以上。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