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简040
第17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4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荣获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考核优秀
●我市农机执法“三部曲”护航“三夏”安全生产
●余姚市强化全链条监管护航上市杨梅质量安全
●鄞州区向“新”而进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发展
【标题简讯】
▲我市现代农学院宣告成立
▲全国“放鱼日”宁波分会场活动在姚举行
▲我市举行《宁波茶通典》首发仪式
【三夏工作】
◆江北区“三化”并举扎实推进“三夏”工作
◆镇海区人技结合抓好三夏生产工作
◆象山县念好三字诀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要情聚焦
●我市荣获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考核优秀。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度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结果,宁波市以全国第五的成绩在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中荣获考核优秀,较前次考核前进了15名次。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农业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培育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加强政策引领。以《宁波市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为轴心,优化打造“1+N”农民培育创新机制,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需要,构建新农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和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厚植乡村人才振兴沃土。二是建好培训平台。依托现有培训资源,重塑“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农民田间学堂”等三位一体现代化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现代农学院1家,入选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1家、省级农民大学2家,累计创建省级田间学校37家,农民培训能力达到25万人次。三是注重成果转化。聚力打造“甬上新农人”培训品牌,通过培育引领、产业驱动、品牌赋能等方式,全域推动农创客、农二代等农民群体农业科技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在现有6个农民培训致富品牌的基础上,“象山红美人师傅”入选全省第一批“浙农智富品牌”,品牌年产值达亿元以上。
(科技教育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我市农机执法“三部曲”护航“三夏”安全生产。5月上旬以来,我市启动为期一个半月的“三夏”农机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以源头管理、联合执法、宣传教育“三部曲”,实现农机安全生产伤亡事故“零”发生。一是数智赋能,弹好源头管理“前奏曲”。依托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将辖区内96家维修网点信息全部录入“掌上执法”数据库,确保监管100%覆盖。通过农机安全网格群、专项行动工作群等,实现对维修网点的实时动态监管。二是多跨协同,弹好执法监管“进行曲”。深入农机生产一线,对未按规定登记、安全设施不全、证机不符等违法行为开展拉网式排查。联合市场监督部门,对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维修记录安全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58人次,检查拖拉机326台,查处违法行为56起,发现违法线索10起、立案8起。三是多元融合,弹好宣传教育“协奏曲”。通过现场发放普法宣传册、农机事故案例宣传册、农民信箱安全提醒短信等方式,引导主体自觉遵法守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扩大行动影响力,提高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积极性。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益群众1200多人。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余姚市强化全链条监管护航上市杨梅质量安全。眼下正值地产杨梅大量上市季节,余姚市大力推广信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通过强化源头、过程、产品全链条监管,确保消费者“舌尖上”安全。一是强化源头把控。开展农资经营主体专项检查,加大在售农资产品抽检力度,持续推进“绿剑”农资打假集中执法行动,确保梅农用上放心农资。截至目前,共检查农资经营主体51家,送检农药18批次、肥料4批次,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杨梅种植面积2.6万亩。二是严格过程监管。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联合属地乡镇开展“巡山”执法行动,保障杨梅种植过程合法合规、监管到位;通过手册发放、案例讲解、规范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户法治意识。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宣传活动3场,检查杨梅生产主体54家,涉及种植面积近千亩,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600份。三是落实结果检验。健全“市级抽检、镇级快检、基地自检”三级检验监测体系,紧抓青果期和上市期,开展挂果杨梅随机抽检工作,筑牢“末端检测”最后一道防线。在杨梅主要产区设立杨梅流动检测点,提供免费检测服务,追溯问题梅果去向,防止不合格杨梅流入市场。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鄞州区向“新”而进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发展。近年来,鄞州区积极探索农业领域减污、扩绿新路径,带动农业生产提“质”向“新”。近日,该区“直播早稻促早熟高效施肥技术”入选省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向全省推广应用,系全市唯一。一是探索“秸”尽所能新出口。以绿色再生资源为契机,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解决秸秆离田后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如,投资1000万元建设姜山镇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结合姜山镇明州热电厂等能源企业,形成集收集、加工、销纳于一体的秸秆处置体系,实现日加工秸秆生物质燃料200吨以上。二是探索“污”尽其用新出路。以生态循环利用为核心,积极推广“猪-沼-茶”生态茶园、“牛-沼-果”绿色农场等新型养殖模式,打通畜禽粪便肥料化实现路径。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创建“省级美丽牧场”4家、省级低碳生态农场2家、“市级美丽牧场”3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实现98%以上。三是探索减“肥”降“药”新途径。以巩固环保督察肥药减量成果为抓手,持续实施测土配方,推广使用新型缓释型配方肥试点和智能化昆虫性诱测报系统。截至5月底,该区已推广使用新型缓释型配方肥2类、17套智能化昆虫性诱测报系统,全区配方肥覆盖率达93%,居全市前列。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我市现代农学院宣告成立。6月11日,宁波现代农学院成立仪式在浙江万里学院回龙校区举行,宁波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钟关华出席并讲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斌参加。
(科技教育处)
▲全国“放鱼日”宁波分会场活动在姚举行。6月6日,宁波市2024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余姚市玉皇山公园举行,现场放流淡水鱼苗200万尾。全国“放鱼日”活动期间,我市将向主要河湖及沿海水域放流各类鱼苗6505万尾。
(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
▲我市举行《宁波茶通典》首发仪式。6月7日,《宁波茶通典》首发仪式暨第十二届“中绿杯”(宁波地区)颁奖典礼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宁波茶通典》共计9册,涵盖宁波茶的历史、品种、种植、加工、品鉴等内容,是对宁波茶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解读。
(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
◎三夏工作
◆江北区“三化”并举扎实推进“三夏”工作。今年以来,江北区从政策、技术、服务三方面发力,高质量推进“三夏”工作。一是优化政策扶持。充分利用规模种植补贴、动态补贴等政策工具,结合区情优化细则,以全产业链发展方式推进油菜生产扩面提质。在全市率先开展油菜收购环节补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本地油菜籽企业订单收购扶持,已落实财政资金100万元,辐射油菜种植面积6000余亩。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测报装备应用,为适时开展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智能虫情监测点8个,数据采集频次缩短至1小时,显著提升水稻关键虫害测报时效性和准确性。三是深化农技指导。落实农技在线和专线服务机制,结对开展精准服务。今年累计开展种粮大户培训会2次,线上专家指导50余次,田间指导20余次,参与农户超300人次。大力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实现“虫口夺粮”,截至目前,累计发布3期病虫情报,精准推送310余人次,挽回小麦产量损失约587吨。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镇海区人技结合抓好三夏生产工作。镇海区持续抓好农机保障、加强农技服务、推广先进技术、创新秸秆打捆,确保小麦油菜适时收获、秸秆合理利用、夏粮丰产丰收,做好三夏生产关键文章。一是示范推广先进技术。以水稻绿色高效示范基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方建设为抓手,集成打造一批高产样板,提升高产品种普及率、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截至目前,区内基层农资店测土配方海报上墙全覆盖,进村入户发放施肥建议卡600余份,化肥定额制示范方内,可节肥10%以上,粮食产能提升20%以上。二是服务保障夏粮生产。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潜在风险,组织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专家等人才资源与种粮大户结对挂钩,指导农户做好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同时提前部署农机保障。截至目前,派出农技服务组5组,累计下乡指导20余次,发布小麦赤霉病、早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情报3期,维修保养各类农业机械152台(套)。三是创新秸秆利用模式。依托区内首个省级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针对传统低效打捆痛点,引入全市首台履带自走式圆草捆打捆机,每亩打捆成本减少90%,每吨秸秆运输成本比原方案减少50%以上。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400亩小麦秸秆打捆离田收集工作,预计全区小麦秸秆打捆数量300吨,离田面积1000亩,综合利用率达99.9%。
(镇海区农业农村局)
◆象山县念好三字诀保障夏粮丰产丰收。今年以来,象山县立足“紧、早、产”,抢抓农时强服务,全力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截至目前,全县3.8万亩小麦已全部收割,平均亩产320公斤。一是立足“紧”字,紧盯抓好后期田管。深化“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小麦苗情、病虫草情和墒情等“三情”监测调查,因地、因时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截至目前,开展技术培训3期、培训人数186人次,发布病虫害情报3期,下乡指导服务农户264人次、解答咨询57条。二是立足“早”字,提早准备小麦机收。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联合收割机运输服务保障,提前对接农机作业服务供需状况,确保农机跨区作业通行通畅,及时开展机具检修维护,持续抓好机收减损。截至目前,投入联合收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235台,开展农机作业服务13.3万亩次。三是立足“产”字,高产创建提升产量。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对被评为高产创建的主体给予1-3万元奖励,进一步提高大户种粮示范管理积极性。2024年,全县共上报小麦高产示范方10个,小麦示范方最高产量达到485公斤/亩,较平均产量320公斤/亩提升51.6%。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