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总结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深化农村改革工作要点
  • 阅读:
  • 时间:2024-06-14 17:26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2024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紧紧锚定争当深化农村改革排头兵目标,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健全农村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以数字化改革为支撑,打好强粮增产、强城兴村、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组合拳”,推出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打造体制机制健全、要素配置高效、创新动力强劲的深化农村改革市域样板。

    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探索多元化食物供给新格局。树立大食物观理念,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创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举措,优化粮油生产政策支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全市粮食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72万亩以上和14.3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制订出台《宁波市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支持设施大棚、植物工厂、田头冷藏保鲜设施、冷链设施等建设,稳步提升设施蔬菜、设施渔业、设施畜牧业等比重。(责任单位:种植业与种业管理处、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畜牧兽医处)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构建院(校)企合作联合攻关支持体系,培育一批高效生态、进口替代、特色优势新品种。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和老旧渔船的更新改造。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优质高产、设施栽培、生态高效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创建一批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打造稻渔综合种养全产业链。(责任单位:科技教育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

    (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引导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办企业,加快发展家庭农场联盟、合作社联合社,指导推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整县提升创建。新增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20家以上,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四)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支持余姚市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发挥龙头企业等各类服务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因地制宜为小农户和各类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提供中介服务。创新辅导员选聘机制,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110人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

    二、持续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

    (一)有序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坚持延包原则,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延包的办法和路径,指导北仑、慈溪开展二轮延包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社会资本流转土地风险防范制度,开展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形成机制试点。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推进整村整组委托集中流转,提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水平,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和适度规模经营率稳定在71%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二)加快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革。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在两个省级试点基础上扩面推进,持续推进土地流转模式、净地建设标准、利益联结机制、生产经营模式、服务供给机制创新,提升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水平,全年新建设农业标准地4万亩以上,累计达10万亩以上。套合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步提升农田配套基础设施水平,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划定粮功区储备区4.11万亩。(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农田建设管理处)

    (三)分类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指导象山县完成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乱占耕地建住宅“两项试点”,固化试点政策制度,总结提炼创新成果。全域推进宅基地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做好农民建房用地需求调查并落实指标保障。制定出台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指导意见,以山区农村为重点,加快整村、整组、片区化盘活,培育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特色样板村10个,新增盘活利用2500宗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三、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持续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确保集体成员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聚焦巡视问题清单,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会计核算、开支审批、财务公开、清产核资等各项制度。梳理各地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我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二)创新路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持续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强化区域资源统筹,深化片区组团、飞地抱团,组建强村公司等模式,构建片区发展联合体、共富联合体,确保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以上村占比达70%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试点,着力做好提质、扩面、增量文章,建立名录管理制度,丰富交易品种,拓展资产评估、质押、项目推介等功能。稳妥推进股权质押贷款、土地经营权综合抵押贷款,激活农村产权权能。(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迭代式发展

    (一)开展智慧农业集成应用试点。加快数字乡村“大脑+应用”集成平台应用集成,健全平台数据分析应用,完善“宁波三农”服务端功能模块。构建农业“产业大脑”,升级“产业地图”,形成农业农村资源时空信息“一张图”。分品种分区域探索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开展“数智供销”大综合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市县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责任单位: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畜牧兽医处、农业机管理处、农田建设管理处、合作经济指导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处)

    (二)高质量完成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围绕顺利完成数字乡村省级试点终期评估,进一步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乡村数字产业内涵和外延的延伸拓展。加大示范引领,促进乡村各业态数字化融合。加大政策保障,培育引入一批高素质数字化人才扎根乡村。积极开展智慧农业引领示范区建设,编制智慧农业建设方案,开展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政策要素排摸,申报创建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引领主体。(责任单位: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

    (三)深化乡村振兴热力指数评价。以大数据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五维四度”为基本框架,以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立足第三方视角,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形成比学赶超的争先氛围。定期发布乡村振兴热力指数,并通过可视化的乡村振兴热力图形式,直观反映各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组织实施、公众反响和支持情况,科学评价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和群众需求。(责任单位:农办秘书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五、持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同城同标同质供给机制。在依法保障农民“带权进城”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处、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二)创新现代“新农人”培育机制。落实好乡村人才振兴十五条等政策,健全乡村人才“育引用留”全链条机制,加快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深化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重塑市、县两级农民学校培训体系,联动推进农民学校、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入乡返乡发展,创新乡村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深入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行动,推进农创客队伍和组织体系建设,申报创建省级现代化农创园,全年新增省级现代化农创园2个、农创客2000人以上。(责任单位:科技教育处、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

    (三)优化乡村创业创新环境。深化完善“8+4”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重点领域政策体系。深化农业农村投资“一件事+明白纸”集成改革。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完善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按照政策聚焦、资金统筹、管理创新的要求,加快构建“大三农”专项资金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逐步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强化金融支持,建立政、企、银三方联席机制,加大政策性担保、贷款授信等金融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计划财务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市农业行政执法队、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

    (四)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强化兴业、强村、富民举措集成、机制共通、效果提升,扎实推进农村增收促富试点。健全农村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机制,促进产业帮扶与代际阻断衔接,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国有主体(村集体)+市场化运营+农户受益”项目。探索三次分配惠农路径,健全“甬爱家园”低收入农户住房微改造长效推进机制,成立覆盖全市域低收入农户共富慈善基金。(责任单位:农办秘书处、发展规划与计划财务处、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乡村振兴协调处)

    六、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实施“五个一”乡村治理品牌创建行动。深化乡村治理集成创新,打造乡村治理宁波品牌。迭代村民说事、小微权力36条等优势型治理模式;优化一批智管家、道德银行、群治分等实用化治理方式;擦亮一批“一县一品”区域化治理品牌;推动一批“一镇一策”精准化治理方策;梳理总结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不断完善“四治融合”体系。(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二)推进农村清廉善治建设。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农村的法治素养。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继续做好清廉村居评价和备案工作,打造清廉村居区域品牌,全市新增市级善治(示范)村200个以上、清廉村居200个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三)培育文明和谐乡村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塑形和铸魂并重,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挖掘用好河姆渡稻作文化遗产。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责任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