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4年第12期
  • 阅读:
  • 时间:2024-04-28 15:26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12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5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农业行政执法“三位一体”护航春耕备耕

    ●江北区持续擦亮农指员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北仑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展促产培育致富产业

    ●余姚市“三发力”持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标题简讯】

    ▲慈溪市入选2023年度浙江数字乡村“省级试点十佳县”

    ▲我市开展家畜屠宰和调运百日行动保障肉品安全

    【他山之石】

    ◆张家港市六举措抓好小麦穗期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要情聚焦

    ●我市农业行政执法“三位一体”护航春耕备耕。2月底以来,我市结合“春季护芯”“绿剑护芯”集中执法行动,坚持“执法、普法、服务”一体化推进,全力护航春耕生产安全。一是高质效执法。多跨协同,在市县两级联动的同时,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数字赋能,依托“掌上执法”平台,开展“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进一次门、查多件事”减少扰企扰民。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50余人次,抽检种子、化肥、农膜、滴灌带等农资产品40批次,发现各类问题17个,立案8起。二是多渠道普法。联合供销部门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指导农资主体合规经营,引导农户合理购买、科学使用、依法维权。举办农业科技下乡培训班、田间课堂等7场,培训农户、农资经销商1800余名。制发《农业行政执法宣传手册》《选购明白纸》《县内外柑橘种苗销售告知书》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充分发挥“12345”投诉举报热线电话、农资经营户联系群等平台作用,接受群众咨询近2000人次,受理假劣农资产品投诉举报和生产事故调处10余起。三是全周期服务。做好事前服务,江北区创新开展农业行政执法“预约式”指导服务,应邀指导解决企业经营问题36个,收集并查处各类假劣农资线索12条。做到事中规范,镇海区结合执法检查,向主体发放近年监督抽检不合格农资产品清单,给予合规经营建议。优化事后延伸,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指导失信企业整改到位、修复信用。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江北区农业农村局、镇海区农业农村局)

    ●江北区持续擦亮农指员名片助力乡村振兴。江北区充分发挥农指员助力乡村重要作用,打通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在农旅融合、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施策献计。2022年3月以来,共落实帮扶项目52个,累计落实项目资金1911.5万元。一是围绕重点项目,推动乡村发展。农指员走访调研帮扶村发展痛点难点,任期内谋划实施一个以上驻村帮扶项目,抓住重点短板,解决实际需求。如半浦村农指员积极推动新农村工程项目建设,协调落实建设资金1000万元,帮助该村活化利用村内传统江南风貌古建筑群。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省分会场、市美丽乡村现场会考察点位均落地此村。二是聚焦群众需求,解决难事要事。农指员把“扎根农村、走进群众、了解民意”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办成了一批基础设施改善、农产品销售、医疗卫生提升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如童家村农指员与村委成员一同对接资规、住建、发改等部门,先后召开协调推进会20余次,完成该村84户无房户集中建房。三是加快数字引领,搭建管理平台。创新谋划建设“江北区数智农村工作指导员应用”平台,建立“民情日记”“项目管理”“学习交流”等应用场景有效实现走村入户便捷记录、项目进度实时跟踪、交流学习透明公开等数字化管理功能,并于2023年3月上线浙政钉运行,目前农指员在平台累计撰写民情日记330篇、考勤打卡时长约1879小时。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北仑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展促产培育致富产业。近年来,该区聚焦“土特产”做文章,坚持以“精品、生态、休闲”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展促产”融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搭建各类展会平台,打造农业“营销场”,为农企拓宽“朋友圈”,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带动农民增收。一是以展促销,点燃经济复苏新引擎。先后举办了宁波市第六届盆景艺术文化展暨北仑区首届盆景文化艺术博览会、“仑农大集”农产品月集系列活动等本土特色展销会。累计组织各类农企、专业合作社等57家农业经营主体参展,涉及各类农副产品80余种,吸引群众参展16.87万人次,拉动周边商业、餐饮、旅游等行业消费2500万元以上。二是以展育特,搭建多元消费新场景。立足花木优势资源,通过举办融“会、展、节、演、赛”等综合性活动,促进大流通,带动花卉产业大发展。特设精品盆景、杜鹃花盆栽、朱顶红花球、优质苗木等近20个花木展销位,穿插盆景制作表演、精品盆景展示、花木商自荐等多个活动,进一步促进花木产业与经济发展融合。三是以展为媒,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径。为主体拓展业务搭建桥梁、提供便利。构建以展会常态化为发展思路,以展会为窗口,推广“水稻+”现代高效种养模式,全力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区“水稻+”种养殖模式有稻渔共生、稻虾耳复合种养等,借助展会大力宣传稻虾耳复合种养新开发的黑木耳酱、澳洲小青龙、浙香银针等农副产品,提供研学等服务;“稻+洋蓟”模式产出的蓟代茶、洋蓟滋味、洋蓟罐头、洋蓟饮品等系列产品,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关注,持续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北仑区农业农村局)

    ●余姚市“三发力”持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近年来,余姚市积极探索金融助农新路径,发挥政银合力,落地落实“裕农贷”、政策性农业保险、贷款贴息政策三项金融支农举措,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金融活水加速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下达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助2842万元、落实贷款贴息资金733.88万元,2024年已下达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助2500万元。一是贷款发放增力,鼓起农户“钱袋子”。深化政银合作,与建行签署服务“三农”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市农户贷款需求摸底,创新推出线上线下双渠道“裕农贷”。布局宽松高效的信贷扶持政策,科学确定授信要素,开展在线测额、快速申贷、线上放款等服务,实行贷款利率下浮优惠、最低执行年利率3.55%。发挥建行网点下沉布局优势,“做小、做散”裕农贷线下投放,同步推广线上裕农快贷。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8500万元,惠及农户356户。二是保险覆盖助力,吃上种粮“定心丸”。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将稳定主粮作物承保面积覆盖率为第一要务,同步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不断发挥金融服务对粮食稳产保供积极作用。深入乡镇街道宣传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户保险意识和参与度,畅通保险投诉和处理渠道,切实维护广大农户利益。联合具备宁波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资格的平安保险,积极开展临山镇农业保险共保试点工作。2023年,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达8455万元,保费规模居宁波第一。三是政策扶持添力,培育行业“领头雁”。持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以乡镇为宣传主阵地,全力抓好各主体申报工作,确保惠及符合贴息条件的每一家农业经营主体。会同财政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合审查、核算,做好审核结果公示,保障每笔贴息资金合法合规并及时拨付,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截至目前,我市符合2024年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条件主体共88家,核算贴息资金778.3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7%和6.1%。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慈溪市入选2023年度浙江数字乡村“省级试点十佳县”。近年来,慈溪市聚焦数字经济、智慧农业、乡村治理等领域,持续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4月8日,在“数字乡村 幸福引领”第二届“金翼奖”揭晓仪式上,慈溪市入选2023年度浙江数字乡村“省级试点十佳县”,系宁波唯一。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我市开展家畜屠宰和调运百日行动保障肉品安全。2023年年底以来,市农业农村部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时段,深入开展打击家畜违法屠宰和调运百日行动。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2526人次,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1个,查处涉案肉品10.42吨,罚没金额14.66万元,进一步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畜牧兽医处、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他山之石

    ◆张家港市六举措抓好小麦穗期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在赤霉病菌源充足、品种抗病性不强和阴雨天气多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张家港市紧紧围绕“控制流行强度,保产量、保质量”总体目标,从六个方面狠抓25.9万亩小麦穗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截至4月22日,全市小麦赤霉病累计防治37.66万亩次,防治面积与扬花面积的比例达145.5%,比上年同期高约44.9个百分点。一是全方位落实落细防控责任。今年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张家港市高度重视,把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重点工作。4月1日,张家港市召开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张家港市政府副市长蒋新峰带领各镇(区、街道)分管领导督导全市赤霉病防控工作,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成立8个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指导服务组。 4月3日,张家港市召开小麦穗期病虫绿色防控会议并发布《2024年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4月22日,张家港市召开全市小麦赤霉病工作推进再动员会议。二是全方位落实防控经费。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穗期病虫防控工作责任制,确保“技术、措施、药剂、宣传”四到位。同时,利用各级资金采购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药剂并已全部发放至农户手中,采购药剂做到二次防控全覆盖,争取防控主动性。三是全方位落实防控宣传。市、镇、村三级充分发动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明白纸”、短信、微信等方式高强度、全方位宣传赤霉病防控工作,确保防治信息入村到户,营造防控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技术明白纸0.5万余份,督查指导340余人次,线下及踏田指导农户590余人次,开展互联网媒体宣传6次、电视台宣传报道1次,发送12316惠农短信4800条。四是全方位落实技术指导。全市组派精干力量挂钩到村、驻点包片,准确把握病害发生态势,深入一线开展防控指导,确保防控技术落实到田。一方面,通过踏田指导、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户适期打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另一方面,在做好赤霉病防控同时,统筹兼顾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做到病虫害防控与麦田管理统筹推进。五是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充分利用无人机、高地隙植保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防控小麦穗期病虫害,动员各类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抢抓有利天气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带动群防群治,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防控无死角,推进农药减量化。六是全方位加强沟通。与作物栽培和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小麦抽穗期天气情况,发布小麦赤霉病监测和防治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