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4年第9期
  • 阅读:
  • 时间:2024-03-29 09:08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9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3月27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严把“三关”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奉化区强村公司平台赋能村级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

    ●余姚市统筹“三茶”发展做好春茶生产保障工作

    ●慈溪市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宁海县聚焦“三先行”诵响蛏子致富经

    ●象山县推广稻渔共生助力粮食产业效益提升

    ●我市严把“三关”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近年来,我市多举措积极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取得一定成果。一是把好“源头”关,完善尾水治理相关政策规定。先后印发《宁波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2018—2022)》、《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监管的通知》、《宁波市水产养殖尾水监测计划》等文件,从养殖尾水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及水质检测等全方位出台管理政策,把控好养殖尾水治理。二是落实“检查关”,强化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监管。以处理点自查、专人检查等形式开展全市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点和市级尾水治理示范点尾水处理设施运维情况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等相关基础设施运维情况、尾水排放情况,摸排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闸口信息。目前已对奉化、余姚、象山、鄞州、宁海等大市内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点完成第一轮检查,走访尾水处理企业17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三是推进“治理关”,融入科研成果提升治理成效。重点围绕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在优化菌藻尾水处理机理、大型藻尾水治理效能分析、海马齿末端处置模式构建方面纵深推进。完成全市590个示范场尾水监测全覆盖,2023年累计获取检测样品2842个,各类水质指标有效数据12755个,通过数据分析对全市养殖尾水治理进行监测及提升。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奉化区强村公司平台赋能村级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奉化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单村发展1.0版到多村抱团2.0版再到强村公司3.0版迭代升级,2023年全区12家强村公司实现营收2738万元,分配到村红利1992.4万元,推动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首破80%,清零底线连年跨越三个十万台阶。一是全区域筹组强村公司。因地制宜出台强村公司组建运行方案及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以政府引导弱村抱团发展、市场化运作统筹投资开发、有效分离公司与村集体资产为原则,全域筹组镇街级强村公司,建立“区级部门+国有公司+金融机构”帮扶工作体系,推动乡村资源集约高效配置。截至目前,全区12个镇街已全部组建强村公司,覆盖行政村221个。二是强运作推动致富带富。坚持业务拓展为主、联动发展为辅运营理念。与城开集团、名山集团等县域国有平台合作投资保障性租赁住房、矿地综合利用等稳健型项目,联动“共富工坊+强村公司”“乡贤+强村公司”等发展共富型项目,探索建立“消薄资金入股、项目单个核算、强村公司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截至目前,全区已抱团投资总额达3.3亿元的5个重点项目,惠及相对薄弱村168个,平均每村年经营性收入增加12万元。三是多方位保障发展要素。制定“公司组建、项目发展、成绩晾晒”三阶段激励政策,重点提供“强村贷”服务及最长三年全额贴息、全额保费补助;建立“基层村社寻才、党建联建聚才、乡村运营引才”人才支持体系,重点遴选能力强、有担当的“8090”村社书记加入强村公司核心团队,推出乡村CEO招募模式引智聚才,提升乡村运营系统统筹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已兑付组建奖励、成效激励705万元,支持强村公司获得1.44亿元“强村贷”,兑付贴息补助资金399万元,成功招引6个乡村运营团队开展实质运营。

    (奉化区农业农村局)

    ●余姚市统筹“三茶”发展做好春茶生产保障工作。今年以来,余姚市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要求,立足“余姚瀑布仙茗”区域品牌,认真谋划部署,护航春茶上市。截至目前,已开采春茶6000多亩,生产成品春茶60吨,每公斤售价约1150元。一是夯实动员宣传。组织宁波黄金韵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余姚市四窗岩茶叶有限公司等36家茶企召开余姚瀑布仙茗协会2024年度第一次会员大会,签订品牌质量承诺书,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深入茶园茶企宣传惠企政策,筹备开展第十三届斗茶大赛、第八届全民饮茶日等活动,投入各类茶事活动补贴40万元,大力弘扬茶文化。二是抓实备产工作。全面排查茶厂生产用电、用气、用水安全,督促指导茶厂完成加工机械检修、采茶装备准备和工作场所清洁等备产工作。对接市气象局及时发布霜冻风险预警,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推广茶园降解膜技术,有效保障春茶产量。今年以来,累计实地考察茶厂备产情况20家,发送霜冻提示信息10余次。三是落实技术服务。分派茶叶方面农技专家下乡考察茶园倒春寒受冻状况,进行对应技术指导,全力维护茶农经济收益。组织开展制作工艺关键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各类制茶设备机械,持续提升茶科技。目前余姚市共建成省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茶厂茶企4家、省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茶厂1家。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慈溪市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去年以来,慈溪市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完善农作物秸秆收集储运体系,重点提高秸秆离田利用比重,进一步提升秸秆产业化能力,逐步建立秸秆高水平利用新格局。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新增秸秆离田能力提升项目补助政策,对新建收储中心和购置秸秆离田相关机械设备的,按投资额的50%予以补助,配套镇级补助10%—20%不等;对稻麦秸秆离田后送至定点利用企业的,给予180元/吨的补助。2023年下拨市级补助679万元。二是推进秸秆离田利用。秸秆收集后由秸秆收储中心送至宁波宁兴涌优饲料有限公司、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等定点秸秆利用企业,利用农作物秸秆生态发酵饲料化利用技术,将秸秆加工成营养均衡的高附加值生态饲料,进一步推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发展秸秆清洁低碳能源。2023年增加秸秆离田利用收益90万元,下拨秸秆综合利用补助36万元。三是提升秸秆收储能力。谋划启动“慈农无废”多跨场景数字化应用项目,搭建秸秆离田收、运、储、用全程数字化监管体系,利用农业农村“数字乡村驾驶舱”呈现秸秆打捆机运行轨迹及收割地块、运输车辆信息、收集主体与利用企业交易时间等均实时数据,形成秸秆离田利用全链条闭环监管。通过培育秸秆规模化收集与利用主体,分片布局建设秸秆收储利用中心,完善“打捆—清运”“粉碎—清运”等秸秆田间收集模式,提高秸秆集中收集和储运能力。2023年新建收储中心3家,新培育秸秆离田服务主体5个,秸秆经纪人7位,收储秸秆能力达40000吨/年。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宁海县聚焦“三先行”诵响蛏子致富经。近年来,宁海县聚焦品种、技术、品牌三方面,实现蛏子“产销两旺”双丰景。目前,宁海县蛏子养殖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市第一,预计今年产量、产值可达6.3万吨、22.7亿元,同比提高5.2%、6%,近日宁海县“甬乐1号”缢蛏品种成功上榜2024年全国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名单。一是品种先行增产收。为迭代升级蛏子产业芯片,针对生长缓慢、抗逆性弱等问题,以福建长乐种群中的大个体为育种基础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连续4代选育获得的生长速度快、耐低盐性强的缢蛏新品种“甬乐1号”,同时针对远途运输需求,加紧选育“长街1号”硬壳品系,预计可将“受伤蛏”比例降至10%以下。目前,“甬乐1号”生长速度及耐盐成活率较选育前分别提高约44.0%、27.6%,亩均效益达5万元,同比提高13%。二是技术先行提质效。为解决现有池塘高盐腐蚀、换水量大、养殖效率低等问题,组建“公司+水产专家”团队,开展小水体多营养层次微循环养殖技术试验试点,将水产养殖品种按食物链层级养殖在不同功能区块,实现单品种或同类品种的精养。目前,宁海县小水体多营养层次微循环养殖技术试验面积100亩,预计精养缢蛏单产及亩均效益可达1500公斤/亩、4.25万元,约为普通混养的7.5倍、1.8倍。三是品牌先行创共富。为提高长街蛏子知名度,与爱奇艺地标美食溯源类节目《求鲜四季》节目组达成合作,以长街蛏子为首期节目主题进行全网科普宣传,同时依托宁海珍鲜区域公用品牌,采用净菜方式推出蛏王礼盒并赠送冰袋烹饪两用水,实现“池塘餐桌一条龙”,以品质效应提高蛏子关注度,带动产业共富。今年以来,精品礼盒的推出带动普通蛏子、高端大蛏子价格每斤分别上涨3元、10元左右,预计今年长街蛏子总销售额可达3亿元,同比提高6%。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象山县推广稻渔共生助力粮食产业效益提升。近年来,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立足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品牌培育,推广绿色生态的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稳粮”“增效”双赢局面。截至目前,象山稻渔米综合种养模式2500亩,相较于传统亩均效益提升333%,先后荣获宁波十大好稻米金奖、“浙江好稻米”金奖、全国优质渔米金奖等荣誉。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出台“稻渔共生”稳粮增效模式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补助实施方案,明确稻渔产业种养模式、主推品种、基地建设、推广补助等标准,提升规模化稻渔示范基地补助力度,激发广大粮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积极性。截至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补助标准由1000元/亩提高到1500元/亩,提升50%,建有5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个。二是深化技术革新。组建“1+2+N”稻渔产业服务团队,引进浙大长香粳、竹米等优质水稻品种和澳洲小青龙等特色水产,示范推广稻虾、稻蟹、稻鳖等高效共养模式,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实地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打通稻渔共生成果转化渠道。截至目前,引进各类优质稻米12种、水产9种,推广高效共养模式7种,开展培训及学习考察7次,累计培训指导农户230人次。三是优化品牌效益。组建稻米产业协会,构建“公司+稻米协会+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实行品牌、标准、价格、包装、销售“五统一”,选送优秀稻渔米参加各类评比推介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渠道积极宣传稻渔米生态优势,推进稻渔米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截至目前,象山稻渔种养优质稻米较传统稻米肥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市场售价每公斤12元以上,售价提升了近2倍。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