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时值“立冬”和“小雪”节气,气温将明显下降,养殖池塘上、下水层温差大,易造成水体分层及夜间泛底缺氧;昼夜水温变化加大,会使养殖水生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诱发病害,预测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总体会有所下降。
一、 病情预测
(一) 淡水鱼类:易发生水霉病、细菌性肠炎病等及小瓜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
(二) 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后期,可能出现弧菌病等,同时水质变化易引发应激反应。
(三) 海水鱼类:易发生内脏白点病、诺卡氏菌病等。
(四) 海水蟹类:易发生纤毛虫病等,捕捞过程易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疾病。
(五) 中华鳖:易发生腐皮病、溃烂病等细菌性疾病。
二、 防治措施:
持续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继续加强巡塘等养殖生产管理。加强日常水质监测,注意观察水体变化,必要时采取一定措施以保持水体相对稳定。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密切关注摄食情况,并保持适宜养殖密度,已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起捕上市,以促进养殖水生动物良好生长。
(一) 淡水鱼类
水霉病:可使用复方甲霜灵粉治疗(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或者使用符合国标渔药连续外泼2-3天即可治愈水霉病,日常做好对养殖水体、工具、场地等消毒工作。
细菌性肠炎病:该病发生后,养殖水体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同时开展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筛选敏感水产国标抗生素拌入饲料投喂治疗。
小瓜虫病:保持适当的水温,避免越冬水温过低,越冬鱼提早入温室,避免在水温低时捕捞、搬运;治疗可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 (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介绍) ,饲料拌喂苦参末、雷丸槟榔散等中药(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 。
(二) 南美白对虾
采取轮捕等方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适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增强抗应激能力。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时,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及时停止投喂或者减半投喂;发病池需要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对于已达到商品规格的南美白对虾,及时抓捕,防止病原进一步传播。
(三) 海水鱼类
内脏白点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恩诺沙星粉(水产用) 、氟苯尼考(水产用)等兽药拌料投喂(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介绍),同时可投喂渔用维生素等增强鱼体体质。
诺卡氏菌病:发病后及时隔离病鱼,全池泼洒(网箱养殖可挂袋)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患病早期减少饲料投喂,及时在饲料中拌喂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 、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等抗菌药进行内服治疗( 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 ,并可内服拌喂维生素 C 钠粉(水产用)和三黄散(水产用)等增强免疫力。
(四) 海水蟹类
保持海水盐度稳定,定期对养殖水体消毒,可使用国标渔药含氯制剂或聚维酮碘溶液等。
纤毛虫病发生时及时将病蟹、死蟹捞出,避免感染其它池塘。捕捞时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性损伤,损伤的蟹及时消毒处理。适当增加换水,使用具备批准文号的投入品进行生物改底、改水,减少有机质沉积,可采用饲料拌喂苦参末、雷丸槟榔散等中药(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驱虫。
(五) 中华鳖
11月份是中华鳖进入越冬前的关键时期,需要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加强增氧、加注新水、适量投喂等措施。鳖发生腐皮病、溃烂病等细菌性疾病时,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鲜水源,避免污染物的积聚,防止水质恶化;在处理鳖时要细心操作,防止鳖体受伤,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根据水温条件,如仍有摄食的,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在饲料中拌喂有效国标渔药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