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4-10-31 09:10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
  • 农机系统以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为着力点,扎实实施“机械强农”行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和保障。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及主要工作措施

    (一)需求导向,完善政策,着力提升机械强农“硬件”。

    我市共计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312.3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195.57万元、市级资金870.65万元、县级资金1246.13万元,带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17069.03万元,受益主体3533户,补贴机具4987台(套),呈现中央、市县及社会投入齐增,机具适用性更广、智能化水平更高的良好态势。

    1.完善政策敞开补贴。一是梳理修订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由14大类40小类138品目调整为21大类44小类119品目。二是合理调整品目分类分档,相比2021年,新增5个大类、12个小类、 13个品目和61个分档,新增品目多为粮食、生猪设施农业生产、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等特色农业生产所需。对重点推广的水稻插秧机、谷物烘干机、打(压)捆机等补贴机具,选取适用分档按不超过中央资金补贴额的三分之一继续实行市级资金累加补贴。三是科学调整补贴额,按照“分档科学合理直观、定额就低不就高”、周边省(市)补贴额相近的原则,适当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丘陵山区、浅海滩涂、特色农业生产急需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补贴,逐步降低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机具补贴。

    2.抓好关键环节落实补贴政策。一是简化产品归档流程,直接沿用浙江省的补贴产品投档信息,按批次发布1313家企业共10395条产品归档信息,并采取企业承诺、实地抽检演示评价等方式,核准企业产品补贴资格。二是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补贴实施方案、补贴一览表、操作程序、资金规模、补贴政策投诉电话,并对补贴公开及投诉电话接听情况进行检查通报。三是加强违规行为联查联动,上线运行农机购置补贴违规查处登记功能,让违规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四是推进农机信息化管理,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三合一”办理工作,推广补贴手机APP,APP申请3774份,占比达87.93%,办理时限从104天缩短至35个工作日。

    3.开展新型机具推广应用。印发中央新产品购置与应用补贴相关文件,将生猪饲养成套设备、废弃物处理成套设备、标准化设施大棚及附属设备3个品目纳入我市中央新产品补贴试点,加快先进适用的农机新产品推广应用步伐。选取11个品目纳入市级补贴,着力解决我市部分特色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的难点,实施首台(套)引进补贴,重点保障特色产业和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需求。2022年推广市级补贴机具325台(套),补贴资金380.7万元。实施农机科技项目,重点开展“数字农业智慧农场实验示范项目”5个项目。

    (二)立足服务,完善机制,着力优化机械强农“软件”。

    1.加快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一是积极培育各类农机服务主体,安排308万元市级资金,扶持新建了7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2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8个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并对9家农机合作社进行功能培育。二是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构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集成式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海曙未来农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和余姚田螺山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入选全省首批20家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2.扎实推进“一县三基地”和机械强农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力度,安排市级创建专项资金160万元,创建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1个、特色产业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4个、农机服务中心18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0个,谋划一批机械强农项目,创建数量和比例浙江省领先。

    3.全力做好农机化生产服务调度。一是成立农机化生产服务保障组,协调解决机具配件维保等方面问题和困难,及时多渠道预警发布灾害天气,保障农机正常生产。全年调度各类农机具1.5万台(套),派出农机人员千余人次,组建维修服务队200多个,维保机具1.3万余台(套),培训机手、修理工3000多人次。二是精准落实跨区作业。及早摸底需求,尽早发放跨区作业证,指导机手调试检修机具、备足零配件、对接供需、有序流动,减少农机具空档期。全年共发放跨区作业证330本。三是协调解决用油矛盾。积极石油(化)公司对接,建立农机作业用油保供服务机制,多方协同做好农机用油保供服务,全市共办理农机加油卡(IC)2000多张。四是多方位强化农机人才队伍,推动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荣获浙江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农机修理工优胜奖,遴选推荐2022年全国“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二、农机化发展重点工作

    全市农机化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机械化支撑。

    (一)组织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是科学制定补贴政策,合理调整补贴标准。广泛听取各区(县、市)农机专家、合作组织、农户、人大代表等相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制定2023年的补贴政策,合理测算补贴额,科学调整补贴范围,尽早出台购机补贴政策,确保列入补贴范围内所有机具敞开补贴。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延伸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县级购置补贴工作规范,强化县级配套资金规范使用管理。三是优化市级购机补贴产品目录和结构,进一步提高补贴资金的精准性和指导性。四是启动使用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系统。五是按照部司和总站相关要求,确保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区(县、市)全覆盖。

    (二)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加快粮食生产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配套,2023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2.8%,批次粮食烘干能力达到3.1万吨位,油菜机械收获率达到82%。支持丘陵山区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等薄弱环节跨越式提升。改善农机具维修和保养的条件,加快补齐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扩展农机应用的空间。

    (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小型化、微型化、轻便化、智能化、多功能农机装备。积极开展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和农机科技示范项目研究,强化区域特色产业机械化关键环节新机械、新技术研究、攻关、试验和示范。积极推进农机数字化和信息化创新,重点实施育苗设施精准控制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数字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示范与应用、全自动智能化蛋鸡养殖设备引进应用、茶叶揉捻过程数字化控制技术与系统研发、面向果蔬农场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监测、管理、控制的示范应用、胚胎蛋优选一体机械化技术示范应用、水稻机插“1+N”叠盘育供秧示范项目等农机科技项目。

    (四)不断加快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扎实做好特色、主导产业的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推动薄弱环节和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加快提升果菜茶、现代种业、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农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对设施农业建设按照相应标准予以补助。

    (五)扎实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十四五”总体创建任务,2023年计划创建综合性高质量发展先行县4个,主导产业先进县1个,高标准农机服务中心12个,高水平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34个,农机创建试验基地10个,力争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加强“一县三基地”建设工作的总结和提炼,宣传好我市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模式、成功经验,努力营造创建的良好氛围。

    (六)切实抓好机械强农项目建设。市政府印发县域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提出到2027年要建设10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提升各类农事服务站点100个。要以等不起紧迫感,实施好首批15+5个机械强农项目,谋划布局和储备一批2024年的机械强农项目。

    (七)巩固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抓好主体培育,推动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2023年计划建设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8家、农机区域服务中心4家、农机作业公司2家、功能培育农机合作社8家。在目前已有海曙、奉化、余姚3家列入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创建基础上,争取新培育若干家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提升全链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保障重要农时高质量、高效率机械化生产活动,加强机具调度,强化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和信息引导,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双夏、秋收冬种等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作用。

    (八)深入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开展上道路行驶拖拉机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部署,按照严进、严查、严管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机具安全提质、驾驶员精干提能、外地变拖防流入、遗留变拖再清退”四大行动,进一步遏制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较大以上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为迎接杭州亚运会胜利举办营造优良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修订较大以上农业机械事故应急预案,结合“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把“十四五”时期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作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创促改、以创促管、以创促进,深化平安农机创建。聚焦重要时段、重要路段、重点设施装备,加强农机安全源头治理、隐患排查和联合执法检查。统筹推进安全检验工作,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所有涉及道路行驶的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力争农田作业拖拉机和收割机安全检验同步完成。组织纯农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培训,提高农机手驾驶操作持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