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目标,抓生产、提单产、促发展,农业经济保持整体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聚焦“三农”工作中心任务,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用好种粮动态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工具箱,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6.95万亩,同比增加9.09万亩,增长5.8%。时令地产水果主要为水蜜桃、葡萄、西瓜等,其中,今年奉化水蜜桃产销势头较好,栽培面积3.5万亩(投产面积3.4万亩),总产量4.0万吨、同比增幅5.3%。预计销售总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6.7%。
二是渔业生产保持增势。大力拓展深远海养殖,全省首套深远海半潜式智能化养殖平台“东海1号”8月2日完成平台交付,转移至渔山海域进入试产阶段,预计正式投产后可年产仿野生驯化大黄鱼、海参、鲍鱼等优质海产品90万尾(只)、产量400吨,产值约4000万元。出台《关于促进宁波市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远洋渔业政策集成,鼓励主体购置远洋渔船壮大生产,全市新增金枪鱼、秋刀鱼大型远洋捕捞船2艘,南极磷虾捕捞船预计2025年可形成捕捞产能。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总量72.4万吨,同比增5.6%。其中海洋捕捞37.9万吨,同比增2.9%;海水养殖24.6万吨,同比增8.2%;淡水捕捞1.6万吨,同比增2.9%;淡水养殖4.8万吨,同比增5.4%;远洋渔业3.5万吨,同比增21.3%。
三是生猪生产逐步回暖。修订《宁波市生猪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落实三色预警机制,强化生猪稳供稳产。聚焦宁波本地品种,推动岔路黑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案及若干政策落地,提高地方猪饲养量,拓宽地方猪、优质猪肉市场空间。岔路黑猪成功入选浙江土特产·特色畜牧业发展大会推荐三头猪之一。5月中旬以来,猪价从17元/公斤开始逐步上涨,6月20日首次超过20元/公斤,8月14日攀升至22.17元/公斤,目前稳定在21元/公斤左右。7、8月份生猪头均盈利约400元,养殖户实现扭亏为盈。9月底存栏51.6万头,环比二季度末增1.5%,但因养殖户6月末将压栏猪集中出售获利,预计第三季度生猪出栏约27.2万头(农业调度数据),同比略有下降。
四是乡村产业链条持续壮大。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行动,谋划申报一批现代设施农业项目,重点支持与一产紧密关联,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截至目前,完成项目建设70个,有力提升了全市农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行动,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特色产业集群。奉化水蜜桃产业集栽培种植、采收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大大解决了种植农户销售后顾之忧,市场批发价高于20元/公斤的持续时间达30天以上。
下阶段,一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抓好秋粮后期管理,重点加强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田间管理,切实做好高产攻关和绿色高产示范,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2万亩以上,产量15亿斤以上。同时,早谋划、早部署,制定印发绿色过冬方案,部署冬种油菜、绿肥和翻耕任务。推广油菜免耕直播、迟直播等先进适用技术,确保冬种面积稳中有增。
二是稳定畜牧业发展后劲。稳定规模猪场数量及生产能力,落实促进生猪生产补栏政策措施,调动养殖户补栏意愿,持续推进设施畜牧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完善生猪生产调控机制,做稳全市19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0家市级调控基地生猪产能,确保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7万头左右。
三是加快释放渔业新产能。持续推进渔山岛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北欧鲑鱼产业园建设、远洋渔船购置下海等重要举措,培育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象山鲑鱼RAS陆基养殖基地后续建设,加快产能释放,目前已售出大西洋鲑鱼572吨,预计年度鲑鱼产量将达2200吨以上;持续推进海水网箱绿色改造提升,计划实现改造面积5.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