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简040
防台特刊
第26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4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海曙区逆风而行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宁海县“三助”防台护农业农民
●奉化区以“迅”应“汛”筑牢防汛防台屏障
●江北区吹响抗台集结号
●慈溪“三加强”做好台风期间粮食生产“双抢”工作
【标题简讯】
▲慈溪市抢抓时机开展农作物抢收工作
▲镇海区加强渔港码头巡查工作。
◎要情聚焦
●海曙区逆风而行做好台风防御工作。今年5号台风“杜苏芮”预计于7月28日10时许,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别(48-55米/秒,15-16级)在福建厦门至惠安一带沿海登陆,成为今年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27日20时起,我市启动Ⅲ级响应,海曙区“三农”干部闻“风”而动、逆风而行,全力做好防台防汛各项工作。一是加强风险隐患摸排。加强对农家乐经营点、休闲农庄等所处位置及经营设施风险情况开展全面排查,督促做好关停和人员疏散转移工作,确保游客及经营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截至7月27日,关停农家乐24家,劝返游客283人,通过工作群、农民信箱等方式发布提醒信息6000余条;截至7月28日,全区所有渔船均已驶入安全水域。二是加快农产品抢收。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6支,下乡指导农户做好粮食抗灾减灾、蔬菜水果抢收等工作,因地制宜提出防护措施,提前清理疏通田间沟渠,截至7月27日,累计派出服务人员33人,指导完成蔬菜抢收1000亩,抢摘已成熟的葡萄620吨、桃130吨、梨25吨,确保及时做到应收尽收、减少损失。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宁海县“三助”防台护农业农民。为做好做实台风“杜苏芮”、台风“卡努”防范工作,保障农户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作物按时“上桌”,该县优体系,备应急,促抢收,全力助农防台。截至8月3日,已及时抢收早稻、果蔬等各类作物超1.5万吨。一是“体系升级”助防台。加快防台应急指挥体系迭代升级,科学运用部门会商、大数据气象分析、实时水雨情分析动态监测台风动态。同时全域遴选种植类、畜牧类、水产类技术专家50余人组成防台技术服务队,下沉田间、圈舍、塘口指挥防台。截至8月3日,已服务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各类主体236家次,并通过信息平台、新型农业主体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科学防台,累计覆盖农户近3万人,帮助解决农民防台难题320余个。二是“安全至上”助应急。坚持把农户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全面排查易涝、易陷、易塌等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地带场所,动员县、镇、村三级农业和农村干部提供设施加固、避风、消毒等技术传、帮、带,同时帮助转移人员、储备各类应急物资,确保万无一失。截至8月3日,已紧急疏通沟渠1500余米,加固和防淹处理生产设施5个,协调冷藏保鲜设施8个,全县所有328艘渔船、1756艘养殖自备船在港避风,养殖场消毒面积达59万平方米,储备粮食种子4万公斤、消毒药1.36吨、农药187吨、肥料1388 吨、农膜28吨。三是“人机协同”助抢收。为有效提升抢收效率,持续推进收获、烘干等作物抢收全流程“机器换人”,抓牢晴好天气和降雨间隙,全域动态调配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烘干中心等主体的500余台收割机、智能循环式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协助农民抢时收获,及时烘干,整体机械化收获水平达82.14%,其中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99.4%。截至8月3日,已及时抢收早稻超1.45万亩,抢收瓜菜、水果超9500亩。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奉化区以“迅”应“汛”筑牢防汛防台屏障。今年5号台风“杜苏芮”和6号台风“卡努”接踵而至,为压实防灾减灾责任,确保农业(渔)业生产安全,该局“三农”干部与台风“抢跑”,抢抓风雨来临前的“窗口期”,做好防汛防台工作。截至8月2日,累计发布农业(渔业)台风预警和技术指导信息2万余条。一是提前部署,做好预防预备工作。制定应急响应行动方案,组建防汛防台工作领导小组和6支专业技术服务队,下乡指导农户做好渔船回港避风、农作物抢收、畜牧养殖防台减灾、农机避险等工作。截至8月2日,指导抢收冬瓜、南瓜、白菜等蔬菜500斤,水蜜桃等水果9800余吨,早稻1万余亩;累计开展农家乐隐患排查5家次,出动排查人员8人次,暂时关停农家乐13家,劝返游客65人。二是预警响应,强化信息发布工作。启动局领导带班24小时防台应急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汛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灾抗灾恢复生产技术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截至8月2日,发布技术信息13条,覆盖用户1.8万名;发布海上预警信息6700余条,召回渔船2艘。截至7月25日,所有1000艘渔船均已驶入安全区域。三是灾后重建,有序恢复作业生产。构建“灾前全域摸排-灾中抢险救灾-灾后全面复盘”的工作闭环,在“杜苏芮”台风过境后,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设施检查、生产自救、灾后消毒等工作,指导被淹地块及时排水、抢晴收割,安排补种计划。同时,对风险点位进行再排查、再整治,严阵以待迎接“卡努”挑战。截至7月31日,累计派出技术人员52人次,指导农户127户,帮助农户减少损失、恢复生产。
(奉化区农业农村局)
●江北区吹响抗台集结号。为应对台风“杜苏芮”及“卡努”带来的影响,江北区农业农村局吹响防台集结号,上下齐心、严阵以待,认真落实省、市、区工作部署,坚决打赢防台硬仗。一是靠前指挥,部署抗台工作。密切关注台风路径走向与天气变化情况,抓实抓紧抓细防汛各项措施,坚决守好防汛防台安全底线。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按照等级响应迅速到岗到位,切实履行防汛防台职责,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局分管领导带队对农业生产、渔船渔业、农家乐、水库山塘等关键环节和薄弱点进行防台防汛指导检查。二是各尽其责,开展隐患排查。把防台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深入一线开展网格化、拉网式隐患排查,确保防控措施全覆盖、无死角。通过“精密智控”平台实时掌握渔船动向。截至7月31日,全区27艘内陆小型渔船均停靠在姚江停靠点,17艘涉海渔船中16艘停靠在北仑码头,1艘停靠在路林水产市场码头,均未出海作业。联合街道(镇)农办对鞍山村、毛岙村两个农家乐集聚村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排查全区农家乐点位25家。三是真抓实干,推进防台保障。组织农技专家通过实地走访、信息发送等途径,强化农业经营主体防汛防台举措落实。农技、农机、畜牧等小分队深入田间一线指导农户做好沟渠疏通、设施加固、蔬果抢收、机械转移、化肥防雨等工作。截至7月31日,出动农技人员88人次,服务经营主体68家,发送相关信息3700条次。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慈溪“三加强”做好台风期间粮食生产“双抢”工作。眼下正值粮食生产“双抢”关键时节,又遇5号台风“杜苏芮”和6号台风“卡努”连续来袭,为保障“双抢”工作顺利开展和努力降低台风影响造成的损失,慈溪全力以赴做好粮食生产“双抢”工作。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成立专家指导小组,要求各级农技人员主动下沉,充分利用第5号台风和6号台风的“关键窗口期”,及时发布预警和指导信息,动员农户抓紧抢收成熟早稻、抢种连作晚稻。指导各地尽快疏通作物田间沟渠,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确保粮食等农作物安全。截至8月3日,全市共组织技术服务队19支,派出人员204人次,服务主体474家,发放资料2900册,发送信息4100条,清理疏通沟渠6210米,加固和防滴处理生产设施128处。二是加强抢收调度。组织协调做好人工、农机具、烘干设施、仓库的调配调度,及时抢收已成熟的早稻等农作物,防止倒伏稻谷发芽、发霉,尽量减少因灾损失,同时,做好晚稻抢种工作,确保晚稻面积不减少。截至8月3日,该市已成熟早稻面积约2万亩,已完成抢收1.84万亩,并完成0.3万亩连作晚稻的插秧工作,调度农机具289台次。三是加强灾后保障。成立灾后应急组织专家技术团队,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做好农资储备、改种补种、农业基础设施修复等工作,抓紧开展灾后连作晚稻生产。联合政策性农险共保体开通快速理赔绿色通道,推进灾后农业保险理赔工作,部署10余个农险查勘小组待命,确保受理报案后第一时间奔赴地头田间开展定损理赔工作,切实保障后续农业生产平稳有序。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慈溪市抢抓时机开展农作物抢收工作。为降低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农户损失,连日来,慈溪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行动,组织专家团队分赴各地指导帮助农户抓紧时机抢收成熟农作物,并做好防御台风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7月30日,该市抢收蔬菜0.33万亩;成熟梨8862吨;成熟葡萄4400吨;成熟桃1405吨;其他成熟水果953吨。全市共组织技术服务队19支,派出人员204人次,服务主体474家,发放资料2900册,发送信息4100,清理疏通沟渠4100米,加固和防滴处理生产设施128处,协调冷藏保鲜设施37处。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镇海区加强渔港码头巡查工作。7月31日,镇海执法队落实常态巡航要求,加强渔港码头巡查,全面开启台风“卡努”防御工作,对各码头、岙口等渔船停泊点进行渔业防台指令宣传,督促渔民密切关注台风气象信息,加紧物资储备,督促船东做好防抗台风准备工作,加固渔船缆绳,固定活动物品。累计巡检码头4个次,巡查岸线20公里,出动执法人员5人次。
(镇海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