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总结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 阅读:
  • 时间:2023-08-02 10:17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现“半年红”。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97.4亿元,同比增4.9%,绝对值保持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6813元,位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8。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突出稳产保供,全力夯实三农底盘。一是粮食生产全面向好。积极构建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保供能力。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5.1万亩,完成全年任务(180万亩)的80.6%。其中,小麦面积32.7万亩,同比增长25%,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28%,最高亩产540公斤,创近10年来新高。油菜面积15.3万亩,同比增长25%,早稻面积31.4万亩,创7年来新高。二是菜篮子产品稳中有增。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肉、蛋、蔬、果、鱼等“菜篮子”产品实现全面增产,同比分别增长7.4%、4.2%和4.5%、1.3%、6.6%,“菜篮子”产品实物量总体增长4.4%。三是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层层压实责任,分解下达年度新建高标准农田指标3万亩、改造提升7.9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6.16万亩,完成率77%。稳步推进全国土壤“三普”工作。

    (二)聚焦农业双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建强平台主体。新增全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家、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3个,启动新建未来示范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5个,指导海曙、余姚等地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承办2023年全国农村创业现场会并做典型交流发言。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承办省“送农业科技下乡 助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启动仪式暨宁波市春耕备耕现场会,遴选发布2023年宁波市农业主导品种145个和主推技术72项,扎实推进15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5个农艺农机融合基地、34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建设,启动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5个。三是夯实金融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2.6亿元,环比增长10%以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一键理赔模型”列入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特色应用。

    (三)做强“一号工程”,牵引带动持续发展。一是农业招商打开新局面。出台《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条》,制定我市粮食、畜牧、渔业政策明白纸。成功举办上海农业农村招商会暨“绿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咨询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和“茶山蜜会”、2023宁波茶叶博览会等一系列农业招商活动。其中上海招商会共推出招商项目101个,现场签约项目13个、金额19.2亿元。二是科技引才实现新突破。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数字种业实验室和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猪繁育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入选部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引进博士人才10名、硕士26名。三是绿色发展达到新高度。全市10个名优“土特产”入选全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借助全省名特优土特产展示展销暨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广周、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活动打响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企业229家,产品327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28%,离田率达22.77%,11条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启动建设。承办全国放鱼日活动,全面开展增殖放流工作。

    (四)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和美乡村。一是深入开展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市、区(县、市)两级联动,成功举办新闻发布会、艺术赋能乡村推进会、知名媒体走进“三农”等系列活动。二是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奉化)、示范带2条(江北、镇海),启动482个和美乡村建设,实施项目1361个,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92.59亿元,投资完成率85.26%。推进8条“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24.2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7.8%。启动50个艺术赋能村建设。三是全力抓好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聚焦城乡接合部、游旅景区、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公路铁路两侧的村庄农田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五大行动,共清理废弃垃圾、田园废弃物6万余吨、乱堆乱放8万余处,评选出最美田园151个、人居环境最美村147个,问题整治完成率100%。四是创新优化乡村治理。健全完善清廉村居评价标准,制定《农村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象山墩岙村入选首批“全国耕耘者振兴计划研学基地”。

    (五)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巩固共富成果。一是扎实推进乡村集成改革。加快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五个省级试点和奉化、海曙农业标准地试点工作。全市新激活利用闲置农房1128宗(累计7998宗),象山县闲置农房激活利用集成改革获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聚力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开发上线“淘在乡村”数字化平台,新增法人化家庭农场851家、农创客1158人。至6月底,已有1135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占52.7%,完成年度计划的52.7%;有1027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占47.7%,完成年度计划的62.8%。三是持续深化“帮扶”行动。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产业精准帮扶带动增收补改投项目,会同电信开展“志智双扶 筑梦共富”低收入农户就业帮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9元,同比增长12.1%。

    (六)推进除险保安,守牢农业(渔业)本质安全。一是夯实渔业安全基础。扎实开展涉海涉渔安全生产“强基固本”和“大排查大整治”伏休整治攻坚行动,强化海洋垂钓船舶、休闲渔船专项整治和远洋渔船安全监管,上半年实现渔业安全生产“零死亡”。二是落实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深入实施豇豆农残攻坚治理行动,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部省市三级各类抽检2742批次,总体合格率98.4%,其中地产农产品合格率98.9%,外地调入农产品合格率95.0%。三是巩固农机安全形势。举办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全面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支撑不足。一方面,畜牧产业拉动后劲不足,今年以来,猪价已连续6个月位于盈亏平衡线以下,目前活猪出栏价约15元/公斤,每头亏损超过300元。养殖户存栏积极性进一步受挫,中小散户纷纷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受政策限制较大,国家要求2023年各沿海地市国内海洋捕捞产量不能高于2020年控制数,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受限,增长难度加大。

    二是农民收入高位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受宏观经济影响,农民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而大宗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导致农业效益持续下滑,加上自然风险等因素叠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形势不容乐观。如受年初寒潮影响,今年白枇杷花果受冻害,白枇杷减产严重,产量同比下降约59%。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三个“一号工程”、亚运会筹办工作等年度目标任务,深化创新、聚力攻坚,集中精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提供坚实三农支撑。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抓好“双夏”生产,扩大晚稻和杂粮面积,提前谋划做好农业抗旱和防台防汛工作,确保完成“粮食面积180万亩以上、产量14.3亿斤以上”目标。强化耕地保护建设,抓紧制定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加快推进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细化分解41.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扩面任务,稳步推进国家土壤“三普”工作。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稳定畜牧业和渔业增长势头,推广“千斤粮、万元钱”高效模式,提升种植业整体产值。

    (二)全面发展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打造一批现代化种养殖基地,探索工厂化、智能化生产。切实抓好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农机创新试验基地、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做强种业“地瓜经济”,大力培育种业阵型企业,扩大水稻与瓜菜种源优势,加大浙东白鹅、岔路黑猪、奉化水鸭等地产主导畜禽品种推广力度,推进拟穴青蟹、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推动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100个,新增库容2万立方米。加强乡村产业政策扶持,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创客队伍,加强品牌建设,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项目100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培育农创客2300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产品数量超过700个。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加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储备,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健全农业“标准地”运行机制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

    (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高标准办好全国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会,加快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迎亚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城乡接合部村庄、游旅景区村庄、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公路铁路两侧村庄农田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村庄环境、田园环境、农业生产设施、畜牧渔业养殖设施等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和美乡村和“一环十线”建设,全方位提升农业农村面貌。积极抓好亚运氛围营造。在余姚、象山等地布置“迎亚运”主题的彩色稻片区,广泛发动和美乡村、未来乡村、景区村庄张贴亚运标语,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亚运氛围营造。

    (四)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巩固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成效,加快推进“消薄”攻坚项目建设,构建多元参与、产权明晰、经营稳健、分配合理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确保农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保持在12%以上。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大脑+应用”集成平台建设,推广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新建数字农业工厂20家、数字化种养基地50家。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深化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改革,做好承包地二轮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工作,完善承包地抵押贷款办法,深化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新增闲置农房激活利用3500宗以上。优化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融资贷款和“险贷通”业务,着力完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和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积极开展青蟹、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保险,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宣传力度。

    (五)抓好农业(渔业)安全生产。深入推进渔船大排查大整治,利用休渔期组织开展渔船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快淘汰高风险渔船300艘、整改“船图不符”渔船636艘和“船证不符”渔船339艘,培育安全示范船120艘,提升渔船780艘。要抓紧抓实船员培训教育。加强渔船分类监管,针对远洋渔船、钓具渔船、休闲渔船、特许渔船、地方涉渔船舶特点,落实各方责任、加强动态监管,严查设施设备配备和制度落实情况,严禁非法载客和“五超”等违法行为。强化伏休期执法监管,严守在港渔船安全、严打违法捕捞、严管涉渔经营,保持高压态势,严防各类伏休期违法违规行为反弹回潮。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亚运会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确保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常态长效。

    (六)打造忠诚担当三农铁军。推动主题教育再深化,引导教育三农干部坚持学以铸魂、学以增智、学以正风、学以促干,谋深做实“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推动学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出彩出新。推动工作标杆再拉高,引导教育三农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充足的干劲,把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到中心工作中。推动工作作风再提升,引导教育三农干部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增强紧抓快办、创新争先意识,以更加优良的作风保障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