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3〕68号
卢科霞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植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11号提案《关于合力围剿“一枝黄花”遏制有害生物入侵蔓延的建议 》已收悉,经商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防控情况
“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是多年生的根茎植物,以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对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破坏力较强。自2004年起就引起我市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被省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列入重大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防控。全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全力围剿。通过努力基本遏制其蔓延势头,已经达到阻止其迅速扩张的既定目标。
在防控手段上基本采取人工拔除与除草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少量“一枝黄花”也曾在象山等部分区域被加工成养鹅饲料。至2019年,通过10多年的防控工作,“一枝黄花”在我省我市的扩散蔓延势头己得到抑制,已逐渐融入到当地植物生态系统中,其发生面积也大幅度下降,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2020年以后不再列入重大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防控。各区(县、市)政府把相关整治工作列入常态性植物保护工作范围,具体由各镇(乡)组织力量开展防治行动。
二、近期主要工作
近期随着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非粮化整治和抛荒整治力度逐年加强,“一枝黄花”在我市农村种植区域已基本绝迹,仅在人群活动较少区域零星发生。据统计,2019至2021年,全市共计发现并防治“一枝黄花”5.5万亩。从发生面积上来看,基本属于轻微发生状态。
2022年我局根据农业农村部牵头会同多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排查治理,坚持遏增量与清存量相结合,普查与防控相结合,集中攻坚与持久防控相结合,对日常管控和普查中发现的1.7万亩“一枝黄花”予以立即清理。
同时,我市为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农作物生物灾害危害,规范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在2022年底重新修订《宁波市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应急预案》,根据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的性质、种类、演变趋势、波及范围、危害程度和经济社会影响等,将灾害分为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较大农作物生物灾害,明确部门责任和各项保障措施,实行分级响应,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后期处置工作,确保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措施到位、及时有序。
三、下步主要举措
一是持续落实防控。继续重视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克服麻痹松懈情绪,把“一枝黄花”秋季防控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发现有大面积铺开态势时,及时按照《宁波市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应急预案》相关要求,组织人力物力,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解落实防控任务,切实抓好“一枝黄花”除治工作。
二是坚持分类实施。结合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生产“肥药双减”、抛荒整治总体要求,对苗圃、果园等区域生长的“一枝黄花”,采取拔除、割除等方法进行除治;对耕种土地采用翻耕种植、绿化造林等方法防治;对抛荒土地予以复种,确保全市“一枝黄花”总体控制在轻发状态。学习借鉴湖州“一枝黄花”做湖羊饲料做法,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或相关企业合作,探索推广饲料和药用价值,积极做好商业化利用文章。
三是加强监测宣传。继续结合全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开展了“一枝黄花”的监测调查,摸清底数,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积极开展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和等重要活动节点组织解读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办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控意识,坚决打赢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人民战争。
四是开展联防联控。公布举报电话,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局面。如有相关投诉,我局会第一时间按照要求发给所在县(市、区),由属地乡镇(街道)负责进行处理。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3日
(联系人:曾钢 联系电话:8929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