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3〕65号
梅团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种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62号提案《关于加强宁波地方种质资源保护的建议 》由我局为主负责答复。经研究,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聚焦农作物、畜禽、水产三大种业产业,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切实加强种业基础工作,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15个、国家、省级登记与良种审定207个,植物新品种权161个,保护和培育了“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甬岱1号”大黄鱼、“北沙牛”、“象山柑橘”、“振宁黄鸡配套系”、“奉化水鸭”等一系列本地优质新品种,2022年全市现代种业年产值近40亿元,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均居全省前列。
一、强化产学研合作,驱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宁波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搭建与本地种业企业对接平台,开展联合育种,共建研发中心。全市现有各类创新团队260余个,涌现出马荣荣领衔的籼粳杂交稻研究团队、宁波市农科院的瓜菜育种研究团队、宁波大学和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的水产育种团队等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其中宁波市农科院与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成果共有、利益同享、风险分担的合作育种机制。已育成了“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88个,拓展到全国17个省市,选育品种累计推广6050万亩,增产稻谷48.4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超145亿元,连续多年入选国内水稻种业企业十强。微萌种业与浙江大学共建蔬菜精准育种中心,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展“瓜类种子健康”及相应的种子生产技术研究。选育的西瓜品种“美都”集合优质、高产、耐储运等性状,累计推广面积达320万亩,占有海南、云南等我国南方冬季大棚西瓜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选育的杂交青菜系列品种也已实现替代进口,青梗菜育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成立种质库名录,助推保种培育
种质资源库(场)是保存我市特色与珍贵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等品质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的)的重要场地。近年来我市根据本地种质资源禀赋,重点选择杂交水稻、西(甜)瓜、榨菜、柑橘、土鸡、獭兔、大黄鱼等地方特色优势品种,不断强化品种育种创新,育成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2019年为进一步促进地方性珍稀与特色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发展,加快我市现代种业发展,根据《宁波市现代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甬种办[2018]),成立市级种质资源库(保种场),我市34个优质地方与特色优质品种入选市级种质资源库名单。市种业办并每年召集行业专家和属地管理部门开展审核和复查工作,对市级种质资源库单位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2022年根据中央决策部署,我市组织实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对辖区内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开展了宣传动员、资源排摸收集、数据采集上报与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正在在顺利推进,计划在2023年底完成。2022年底市种业办重新修订《宁波市现代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继续加大对市级种质资源库政策扶持力度,并确定了一年一度的名录审核修订机制,确保未来我市市级种质资源库质量和数量双发展。
三、鼓励新技术研究,促进团队公关
大力推进农业育种创新团队建设,每年安排200万专项科技经费给予重点创新团队以持续支持。宁波市籼粳杂交稻育种团队、宁波市农科院瓜菜育种团队、宁波大学和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水产育种团队跃居国内一流。科技人员利用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提高优质母牛繁殖效率数十倍,且显著缩短世代间隔。依托吴常信院士组建院士工作站,浙江首家猪人工授精中心选育的美系和台系杜洛克种猪精液在全国推广50万瓶以上。林浩然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与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年生产推广能力达 7000 万尾以上海水鱼苗种,研发生产的银鲳和大黄鱼分别入选全国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破难题阵型和补短板阵型名单。
四、保持严执法态势,强化产权保护
2022年,我局持续开展打击甬优水稻种子非法外流违法行动,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我市农业、公安两部门强强联手,成功破获“甬优”杂交水稻系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查实涉案种子2.4万公斤,涉案金额157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刑事立案8起,追究刑事责任6人,并处罚金共计3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0余万元。案件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2022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2022年我局牵头首创全国首个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我市农业创新型企业、农业科研中心等在知识产权依法维权中提供技术支撑。该站将有效强化农业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自身法律防范能力,靶向提升农业创新权利人在遭受知识产权不法侵害时的举证质量,为全市种业、农(兽)药、农机等农业全领域创新型企业和农业科研中心等“量身定制”出具有行刑结合特色的宁波领域专项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五、下步工作
(一)继续鼓励现代种业主体创新。一是不断强化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优化科企合作模式,鼓励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育种创新平台。实施重大品种创制攻关计划,培育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生态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应大面积生产需求的突破性新品种。二是丰富优异种质资源储备。通过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收集本土资源和育种材料,加快鉴定、分离、筛选、保护,充实品种选育“弹药库”。三是进一步完善现代种业产业化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壮大现代种业主体,着力培育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推动种业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
(二)加强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存。一是扩大市级种质资源库(场)范围。根据规划要求,我市将在2025年将计划建成市级以上种质资源库50个以上。市种业办将每年开展市级种质资源库(场)评查审核工作,吸引更多具备一定资质和保存能力的主体共同参与优质地方特色种质的保存、培育和利用。二是拟出台《宁波市市级种质资源库(场)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主体采取活体、离体保护技术,加强种质保存、研发与利用,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种质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抽检、年检、执法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种质安全。三是强化鉴定评价,以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依托,推动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深度评价。组织实施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行动,完善创新技术体系提升种业竞争力。
(三)加强行业监管与服务。我局将继续依法加强监管和服务,推进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强《种子法》《植物新品种条例》等法规制度的落实执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浙农优品等大数据平台,依托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基因检测异差点位技术,加大对制假售劣查处力度,净化种业市场环境。继续加大农业护芯力度,严打种业产权侵权,保卫粮食安全,为我市农业“双强”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3日
(联系人:曾钢 联系电话:8929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