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3〕57号
孙霞代表:
您提的《关于“深化未来乡村建设,助推共同富裕”的建议 》收悉,您对全市未来乡村建设中的问题分析和建议非常到位,对提升全市未来乡村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经市民政局、商市住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局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因村施策,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未来乡村
今年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中,提出各区(县、市)打造10个具有地域辨识度和美乡村,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具有地域辨识度和美乡村建设评价标准,指导各地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做好结合文章,充分挖掘宁波地区“山海经济、红色基地、非遗传承”等特色,强化未来乡村规划设计,一村一方案,差异化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未来乡村。按照“一村一故事、一镇一风光、一县一特色”要求,推进未来乡村串点成线成片,形成“百村未来、千村共富、全域和美”格局。
二、内育外引,增强未来乡村发展活力
推进新乡贤同心共富工程,打造“乡贤助乡兴”共富实践基地。依托“甬江人才工程”,加快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充分发挥农业农村人才联盟作用。推进建立老年人协会、志愿者等社会组织,鼓励农村留守老人参与农业技术服务项目,吸引留守老人参与社区服务,开拓以老养老方式激发乡村内在动力。深化教育系统“县管校聘”改革、卫生系统县域医共体改革,选派专家人才开展服务未来乡村建设发展活动。严厉禁止耕地抛荒,发现存在抛荒现象的,对街道(镇乡)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于抛荒的基本农田,采取土地流转、代耕代收、私下无偿耕种等措施恢复种植农作物,或打造“粮食生产基地、绿色有机菜篮子园地”工程。
三、改革试点,推进未来乡村资源盘活利用
2019年7月宁波市委农办、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梯度试点探索,象山县整体试点、奉化区和宁海县重点试点,其他区县(市)选择1-2个乡镇试点的梯度试点探索,引进开发项目295个,总投资32.7亿元,累计激活利用闲置农房6758宗、建筑面积42.2万平方米。下步,通过租赁、合作、自主开发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撬动城乡资源要素有效对接、双向流动,全方位激活经营主体、要素市场,吸引工商资本、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全市计划新增激活闲置宅基地(农房)3500幢,至2025年激活1万幢以上。
四、数字赋能,优化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浙里办”宁波频道已上架的100多个服务全部完成“适老化”改造,实现了浙江健康码、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智能导诊、老年人优待证、高龄津贴等老年群体高频服务一键直达,相继推出了“浙里养老”、“甬易养”等专门面向老年人的集成服务,开发了政务服务“一键上门帮办”应用,有效提升老年人“获得感”。目前已为3.65万老年家庭安装“老年一键通”,为6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为3064户特殊困难老年家庭安装生命体征监测等智能设备,守护居家老年人安全。已建设公办智慧养老院13家,为17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安装智能服务终端。今年将探索为15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加快建设“甬易养”智慧养老综合平台,积极开发应用护理培训、机构巡检、老年助餐和居家上门等重点场景。依托“健康大脑”多跨协同优势,以未来乡村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为抓手,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评估、“住院一体化”服务、线上家医签约服务等多项健康应用场景落地。优化“共享药房”、“医生移动工作站”的功能,进一步缓解偏远山区医疗服务资源匮乏问题。通过“宁波云医院”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全市互联网医疗服务数据,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5日
(联系人:张雷 联系电话:8918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