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25号建议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3-07-06 09:06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3〕55号

    林杰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培育乡村投资运营主体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提案收到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您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您在建议中提出要组织、培育美丽乡村的投资主体与运营主体,以点带面,组团发展、壮大经济薄弱村、发展乡村运营人才等建议。您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对高水平推进我市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共富先行市宁波乡村样板,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2022年,我市“三农”发展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5亿元,同比增长4.5%,总量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5487元,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首位;低收入农户收入21869元,同比增13.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9:1,居全省前列。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 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坚持创新驱动、赋能乡村、试点示范,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全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78个、省级未来乡村38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31个、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为97%。市梳理式改造村1016个、小集镇式中心村30个、艺术赋能村50个、垃圾分类处理典范村5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31条。目前全市已启动“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8条,累计投入28.9亿元,其中市本级2.6亿元,县、镇16.4亿,社会资本9.9亿元。2022年,我市强势推进“消薄”攻坚行动,全市626个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和149个总收入50万元以下行政村实现“双清零”,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69%。

    2023年,我们将持续深化乡村建设、农民共富,提升打造100个有地域辨识度的和美乡村,实现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下行政村全面清零,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75%。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入股联合、项目开发、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具体从以下方面,全面推进强村富民行动, 夯实共富乡村建设基础。

    一、持续深化村庄经营,激活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能。将和美乡村建设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各类闲置资源,推行村庄经营,鼓励积极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如江北区引入“乡遇”、奉化区引入“乡悦客”等本土运营团队全面经营村庄内资产和产业,发挥本土专业团队熟悉度高、合作便捷、运营能力强的优势,盘活村级闲置资源,拉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鞍山村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模式,整合村庄低效闲置资源,实施乡野办公模式,引进一批文创设计企业落户,形成乡村文创产业园,并发挥已引进企业的资源不断招引新的资源,不断建立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融合经济和服务经济,推进片区组团发展。推广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以县、乡为单位,统筹整合相邻区域资源要素。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强村公司55家,入股村数407个,2022年实现经营收入5.4亿元,利润3.9亿元,入股村村均分配收益30.5万元。如奉化区48个村抱团投资工投集团矿山项目公司;象山县成立“象富基金”,100多个相对薄弱村抱团入股农信联社。下一步,持续推进抱团联营深化行动,统筹整合区域资源要素,以“多村合作”“镇村联营”“飞地抱团”等方式,鼓励片区组团、联合发展,构建片区发展联合体、共富联合体,培育强村公司30个以上。支持村集体承接公共设施养护、环境卫生保洁等公共服务项目,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三、艺术家驻村、院校联村,打造艺术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壮大“驻村艺术家”队伍。组建艺术振兴乡村专家智库、联盟等,整合宁波高校、文艺团体、民间能人,打造宁波本土优秀艺术家团队。以“艺术家驻村”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强与外来投资者、创新者、旅游者的交流互动,拓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渠道。二是壮大“农民艺术家”队伍。探索建立“乡土人才”系统培训机制,培养一批“乡建能人”。举办农民艺术节,鼓励群众用绘画、书法、手工编织、美食制作等形式展示艺术设计,激发群众艺术创作信心和积极性,提升村民对乡村的归属感,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加强“院校联村”。持续发挥好“宁波市和美乡村与乡村振兴创新联盟”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推动校地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包括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财经学院宁波未来乡村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宁波市小裤脚艺术赋能研究院、宁波东方美丽乡村建设研究院、宁波市共富未来乡村研究院等九家高校、研究院专业机构,聚合一批乡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产业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宁波“三农”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四、加强人才支撑,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一是加强“领头雁”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干部集体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过硬本领,全市每年培训共富“领头雁”1000人以上。建立“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奖励”的村干部报酬制度,激励村干部积极性。二是积极引进乡村经营人才。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加大乡村经济带头人、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青年、乡贤、专业技术人员等返乡回乡创业,以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三是培育提升乡村产业人才。实施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行动,持续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村电商人才等乡土专业人才培育,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强带动”的本土人才。四是强化人才下乡。加强机关、高校、社团等人才下派,进一步强化农村发展人才支撑。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3日

    (联系人:陈黎燕  联系电话:8918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