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469号建议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3-07-05 17:03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3〕44号

    许鹏浩委员、梅旭东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城区推进流浪猫TNR试点的建议 》《关于治理城乡流浪猫泛滥且频繁伤人情况的建议 》收悉。十分感谢你们对我市流浪猫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你们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进行专题研究,并调研走访宁波市宠物行业协会、宁波市宠信小动物安防中心等单位,结合你们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饲养猫只作为生活伴侣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城市中猫只数量大幅增加。但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社会性问题,比如宠物猫遗弃时有发生,猫叫扰民、猫只伤人、环境卫生等问题也对城市小区居民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猫不属于我国《畜牧法》规定的畜禽,且流浪猫属于无主动物,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层面,无法参照畜禽或者养殖动物去管理,具体治理工作无法可依,所以目前流浪猫治理的方法并不多。建议中提出的TNR是目前很多城市在尝试使用的一种治理方式。TNR方式源自国外,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大城市的民间动保团体和公益组织推动下,在对城市小区流浪猫问题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了解,2017年,我市鄞州区曾委托宁波市宠信小动物安防中心(注册于鄞州的动保组织)在白鹤街道丹凤社区开展TNR试点,两年试点期满后因试点资金使用完毕而结束,试点并未达预期效果。

    二、实施TNR尚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有发达城市做法和经验,要治理建议中提到流浪猫泛滥、扰民、伤人等诸多问题,推进TNR是相对有效的一种治理手段,但就我市而言,实施TNR尚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TNR由谁协调组织。TNR是一项牵涉多部门、多方面的长期性工作,亟需有一个固定的部门或组织对这项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虽有一定的明确,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及政策性文件,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部门很难予以支持,更多的是予以引导。而国内北京、上海等城市TNR的开展主要还是依靠非政府动保组织各自推进。而且农业农村部门工作的对象和场所主要是在广大的农村,也只是针对猫只的检疫职责,而流浪猫治理主要是一个城市民生问题。

    (二)TNR推进所需资金如何保障。目前,宁波市城区普通小区平均约有30只流浪猫,绝育费用平均为300元/只,一个小区TNR的绝育加猫只住院等费用约为1.2万元,TNR在捕捉和放归过程中的还会产生人力和物料成本约为0.3-0.5万元(现阶段这两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总体TNR平均费用约500元/只,另外放归的后续管理还是需要一定人力物力,这部分费用暂时无法准确估算。而宁波市城区现有小区1000余个,整体推动需一定的资金保障。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各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建议把流浪猫的管理问题纳入地方性立法,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发挥民政部门的社区组织动员作用,依靠城管部门现有的流浪犬只管理队伍的力量,依托公安部门完善的犬只管理APP和芯片系统,通过农业农村部门协调社会化的动物诊疗机构完成TNR流程中流浪猫的绝育。

    (二)加强文明养猫宣传引导。利用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广泛开展文明养猫的宣传,通过文明养猫进社区等专题活动,引导广大居民了解流浪动物常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流浪动物领养认养、收容治理的良好氛围。我局也将发挥好宁波市宠物协会等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流浪动物的治理。

    (三)推行“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于2022年推行“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该模式通过培育扶持居民社区的动物文明建设协会,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基层群众在文明饲养动物、文明对待动物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通过签署街道及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四方协会,明确各方职责,相互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创新社区动物治理,引导居民文明饲养宠物,解决社区流浪动物问题。

    附件:XX社区“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主要工作内容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3日

    (联系人:苑志朋  联系电话:89186295)

    附件

    XX社区“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主要工作内容

    一、社区基本要求

    (一)统计整理小区居民动物档案。引导犬主给犬只注射芯片、接种狂犬病疫苗,引导业主了解流浪动物常识,特别是狂犬病常识和流浪猫在防治鼠患上的意义,实现动物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设计制作宣传物料。在小区内设置各类文明养犬和文明管理流浪动物的宣传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宣传笃牌、宣传海报、电子屏、拾便箱。

    (三)推进流浪动物TNR。采用国际通行的流浪动物数量控制措施——TNR(诱捕、绝育、放归),设置一个流浪动物临时安置处,供流浪动物绝育术后休养之用。

    (四)培育发展动物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制定居民动物文明建设公约,逐步设立社区流浪动物管理基金。

    二、社区各方凝心聚力

    组建“动物文明劝导员”队伍,结合平安创建、文明城市典范创建等条线工作,开展巡查劝导。居委会、物业、社区社会组织安排物业工作人员和业主志愿者,2人一组,穿戴志愿者服装或佩戴袖章,开展动态巡查;物业相关工作人员或保安需配备犬绳,在日常管理或巡逻中发现遛犬不系犬绳的,应及时提供犬绳,要求犬主现场牵好,并做登记;每月开展一次文明养犬和流浪动物管理宣传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家养犬只疫苗注射、芯片注射、办证引导一站式服务活动。鼓励业主给家养猫进行芯片注射,以防走失和遗弃而增加流浪动物数量。

    三、各方分工如下

    (一)社区居委会

    1.党建引领,培育扶持社区的动物文明建设小组发挥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基层群众在文明饲养动物、文明对待动物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2.协调居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对各社区的犬类管理和流浪动物管理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3.推行流浪动物免费绝育公益项目;设公共流浪动物安置所;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养犬管理、流浪动物管理、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的社会服务;

    4.制定社区居民动物文明建设公约,以流浪猫代替老鼠药及其他农药抑制鼠患,保护社区土壤、水等环境,促使生态文明理念在全街道牢固树立;

    5.设动物文明建设宣传窗口,供对外交流与参观;

    6.为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活动经费支持;

    7.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其他志愿者的积极性参与动物文明共建活动。

    (二)业委会

    1.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和便利;

    2.配合物业建立健全小区内动物档案,记录芯片、疫苗、绝育等信息;

    3.设置流浪动物临时安置处;

    4.逐步设立流浪动物管理基金,构建各社区自身的造血机制。

    (三)物业

    1.建立健全小区内动物档案,记录芯片和疫苗信息;

    2.在小区内设置文明养犬和流浪动物管理宣传和便利设施;

    3.在日常管理、巡逻中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及时劝导教育;

    4.协助动物文明建设小组(协会)设置流浪动物固定投喂点,进行抓捕、绝育、放归、领养等工作;

    5.协助动物文明建设小组(协会)定期对环境进行友好驱杀(主要针对跳蚤问题);

    6.配合居委会和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宣传服务活动;

    7.配合业委会逐步设立流浪动物管理基金;

    8.与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常规的联络机制,信息共享。

    (四)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小组(协会)

    1.协助物业建立养犬群,集合所有养犬人共同进行养犬文明倡导和监督等;

    2.协助物业在小区内设置和维护宣传和便利设施;

    3.协助物业在日常工作中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及时劝导、督促;

    4.设置流浪猫固定投喂点,进行流浪动物的绝育、放归、领养等工作;

    5.定期对环境进行友好驱杀(主要针对跳蚤问题);

    6.协助社区落实动物文明建设公约,开展动物文明法治宣传服务活动;

    7.就以上工作做好台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