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05号建议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3-07-05 16:30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3〕35号

    沈静波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联动农业产业助推区域共富的探索的建议》(第105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经认真研究并商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建强农业全产业链是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我市围绕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坚持集中布局、集聚投入、集群发展,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5亿元,同比增长4.5%,绝对值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增速列全省第四。

    积极推进产业共富和品牌共富,2022年支持产业赋能式共富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4436万元,市财政拟补助747万元。包括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智慧方舱项目,计划总投资2110万元,市财政拟补助316万元,6个合作社带动实施的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1776万元,市财政拟补助266万元,2个数字工厂带动共富项目,计划总投资550万元,市财政拟补助165万元。积极推进品牌带动式共富工坊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产品数量750个,会员数量超1500个。目前,全市有农产品商标2.1万件,占全市商标总数的8.4%。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为1662个,面积228.3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362个,绿色食品277个,农业农村部中绿华夏认证有机食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8个。品牌农产品种类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各产业,涌现出半岛味道、宁海珍鲜、慈农优选、江北农好、四明臻货、南塘河等一批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余姚榨菜、慈溪杨梅、奉化水蜜桃等产业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阿拉宁波”集体商标注册成功,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带宁波行政区划名的涉农产业集群商标,首批授权农副产品8类20多种,已帮助销售本地农产品超1亿元。在宁波中心城区新建600平方米的宁波供销共富中心、鼓楼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宁波市农产品公用品牌奉化旗舰店、南塘老街宁波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

    针对低收入农户群体特点,我局专门修订了《宁波市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办法》,在继续实施来料加工、公益性岗位、产业带动等就业创业增收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国有平台、村集体代持+经营主体市场化+低收入农户受益”补改投市级竞争性项目试点。

    尤其奉化区在产业助推区域共富的探索走在全市领先,据不完全统计,奉化全区共有来料生产加工示范点129个,从业人员4113户,每人每月新增务工收入超过1500元,整体收入增加5900万元以上。莼湖菌菇方舱和溪口的笋加工产业带动增收项目,均覆盖全镇低收入农户。相关做法获得汤飞帆市长肯定批示,并多次被《浙江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

    针对建议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下步我市将深化调研,积极采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市目前已累计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8个、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评选产生了引领乡村振兴“十强”农业龙头企业,累计实施乡村产业资金项目149个,计划总投资8亿元。下步我市将继续推进农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实施农业领域“大优强绿新高”企业培育行动,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企业梯队。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围绕中央厨房、净菜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主食加工等领域,加大预制菜产业培育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计划出台2023乡村产业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立项实施50个以上农业经营主体技改项目,新增10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对农业经营主体予以贷款贴息。深化农业和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文化娱乐等深度融合,创建一批农家乐休闲农业网红打卡地。

    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一是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新建10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3000平宁波市品牌农产品品控物流中心,建立冷藏、冷冻、常温三温库,设收货区、备货区、拣货区、打包区、备件库,配备先进的打包操作流水线和预包装装料机,为品牌农产品提供公共仓储、分选分级、质量检验、优质包装、订单处理、物流发货等一站式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快递企业、物流企业、农产品配送企业、平台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物流园等利用既有流通网络优势,优化田头集货、农村快递配送。结合干线物流、异地仓储、航空运输资源等,降低物流综合成本。二是提升加工水平。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布局预制菜肴、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等业态。新增10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实施50个以上农业经营主体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三是强化产销对接和数字赋能。推动农业品牌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商超、进餐企、进网络、进景区。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品牌运营管理,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数据化选品,开发“农业品牌大脑”场景,利用大数据和各大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品牌产品最优物流线路的设计,通过“冷链运输+生鲜冷配”,确保生鲜类达到全程低温运输。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电商直播、跨境电商、离岸电商等新业态。四是开展展会节庆宣传。充分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平台及农民丰收节、开渔节等农事节庆活动,策划农产品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以节促品,以节兴市。

    三、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商标和集体商标注册。坚持市场化导向,提升产品品质,塑造品牌特色,增强品牌竞争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优而强”大宗农产品品牌,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美而精”精品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新三品”体系。重点支持余姚榨菜、余慈杨梅、奉化水蜜桃、象山红美人、镇海水果番茄、鄞州雪菜、慈城年糕、象山梭子蟹、象山白鹅、长街蛏子等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优化提升半岛味道、宁海珍鲜、慈农优选、江北农好、四明臻货、南塘河等一批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完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的标准体系、准入门槛、授权使用制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运营机制等。

    四、创新共富工坊模式。将共富工坊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地特色,积极发展不同类型的共富工坊。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知名度大的区域,积极发展品牌带动式共富工坊,在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的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在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区域,着重发展来料加工式和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在电商专业村等村镇,积极发展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通过做强线下,做通线上平台,打造“数字+工坊”工作模式,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未来乡村、3a级景区村庄、风景旅游区等区域,大力发展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鼓励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带头人、致富能手、乡贤、农创客等,积极投入到共富工坊建设中。鼓励到偏僻农村收购当地农产品,辐射带动周边农村,促进农民抱团发展。全市开发维持2000个公益性岗位,推动补改投等共富项目县级扩面,依托“浙农帮扶”数字化应用,建立健全返贫预警分析、“一户一策”干部结对帮扶和农户需求响应等机制,构建专项帮促、行业帮促和社会帮促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6日

    (联系人:童建松  联系电话:8918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