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简040
第18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6日
【本期目录】
▲“甬优水稻选育技术”入选全省十大引领性育种技术
▲我市“四个全覆盖”扎实做好“春防”工作
▲海曙区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甬优水稻选育技术”入选全省十大引领性育种技术
日前,在2023年浙江省种业博览会上,宁波种业“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品种选育技术”荣获浙江省十大引领性育种技术,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区内已育成并通过省级鉴定粳型不育系37个,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88个,通过审定208项次。一是强化科技引领。立足浙江大学、市农科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科研资源平台,积极推动种业企业与科技院校有效衔接。重点实施种源“卡脖子”攻关,相继攻克水稻籼粳杂种等技术难题11项,获得知识产权近180项。创造了省内多项水稻高产纪录,单季稻最高亩产突破1000公斤,连作稻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其中“甬优12”以1106.39公斤成为全省高最亩产标杆。二是突出企业带动。依托龙头企业种质优势,鼓励和指导生产主体大规模采用优质新品种,助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通过“种企+制繁基地+农业家庭”模式,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全区1000余农户增收。目前“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推广应用区域涵盖全国17个省市,续五年推广面积居全省之首,带动各地农户增产50亿公斤,创造经济效益140亿元。三是推动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布局种业集聚区,在姜山镇谋划种业小镇建设,实施种业“百、千、万”工程,并以宁波种业总部基地、籼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微萌育繁推基地为核心,打造宁波首个种业公园,引导育种资源向种企集聚。目前,全区已建成微萌蔬菜种子种苗精品园、椿霖水产精品园、易中禾铁皮石斛组培精品园等一批高质量现代种业精品园区,宁波种业总部基地即将落户,甬优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鄞州区农业农村局)
我市“四个全覆盖”扎实做好“春防”工作
3月15日-4月30日,全市组织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控行动,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一是隐患排查全覆盖。通过实地巡查和电话抽查等形式,对全市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相关场所开展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排查,累计检查相关场所3773个、畜禽821.02万头(只)、消除隐患83个。二是强制免疫全覆盖。组建专业免疫小分队,对全市所有应免畜禽进行高致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疫病的全覆盖集中免疫,涉及散养户6137家、规模场457家,使用各类疫苗319.2万剂、免疫畜禽319.4万头(只),提高畜禽抗病力。三是疫病监测全覆盖。通过日常监测、飞行抽检和集中监测等方式,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性禽流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进行全覆盖监测,及时评估免疫效果和病原污染情况,累计监测556个场点,12879份样品,整体免疫合格率达92%以上,病原学均呈阴性。四是“先打后补”全覆盖。在强免的基础上,全市高质量推进“先打后补”改革。目前,“先打后补”已覆盖所有区(县、市),共举办政策解读和操作培训563人次,上线规模养殖场187家,第三方服务主体4家。
(市农机畜牧中心)
海曙区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发布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共119家),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系全市唯一。该示范园以古林镇西部片区为核心,围绕“一草一稻”两大产业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蔺草新品种,开展4个良种新品种试种推广,并加强蔺草的生产工艺研发、加工设备引进;引进隆平高科优质超级稻品种,建立5000亩的“优质型超级稻海曙示范基地”,全力推进“南塘河”稻米品牌建设,提高稻米附加值。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重组;探索股份制、租赁制、合作制、混合制等模式,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推进产业链延伸融合。探索蔺草、稻米产业与科教、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拓展农业生态、生活功能,全面提升示范园辐射带动水平。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