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是关键。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农村人才资源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全市开展各类农民培训44682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578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2346人。培训普通船员9068人次,职务船员6383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696人次,引进现代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6个。培育入库乡村振兴领军人才216人。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政策集成,夯实人才工作四梁八柱。制定《宁波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高素质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制定下发《关于高水平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和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体系,各类人才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升级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驱动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制定出台《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首席专家管理办法》和《宁波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研和推广作用。
(二)聚焦人才引育,提升人才队伍职业技能。在象山、余姚等7个区县(市)实施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市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等技能服务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1581人,任务完成率175.7%。做好“甬江引才工程”城市经济现代农业领域人才(团队)引进工作,2021年度现代农业领域入选人才(团队)6个,同时配合做好入选人才(团队)尽职调查和走访、政治审查、资金拨付等后期管理工作。36名农技人员和经营主体入选慈溪市上林人才培养工程,1人入选北仑区优秀创业创新青年。
(三)聚焦精准施训,分级分类推进培训项目。市级重点开展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参训学员80名。局属相关单位根据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要求和农户的实际需求,举办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9期,培训人员1124人次,提高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水平。开展省级“浙江农林大学农业领军人才学历班”、“浙江农艺师学院研修生”、“浙江茶业学院研修生”的学员选拔和推荐,组织有学历需求的参训学员与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对接高职扩招计划,形成从培训到职业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县级开展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骨干、种养大户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实施渔业船员素质提升工程。
(四)聚焦平台构建,拓展施展才能广阔舞台。组织开展部、省、市级奖励申报推荐和评选工作,获省厅农业丰收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厅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厅,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3名;评选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奖1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8个);获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4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做好第一届宁波技能大赛暨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组建宁波市代表队参加全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项7个(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五)聚焦创业创新,不断优化农村双创环境。开展大学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扶持,举办“甬农杯”宁波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获奖选手获得由农业银行提供的贷款预授信专项金融服务。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站式海洋(渔业)服务平台”项目荣获省双创大赛成长组一等奖,代表浙江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并闯进全国总决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筑梦乡村振兴农创客大宣讲活动,组织10名优秀农创客党员代表与村庄结对,助力提升当地特色产业,并进乡村、进企业、进基地、进农家开展党史宣讲,完成10场宣讲活动。奉化区农创客叶宁、象山县顾品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名单。2021年全市培育农创客2300名。
(六)聚焦科技强农,创新凝聚科技力量。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牵头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组成“三农四方”科技创新联盟,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遴选公布局粮油、蔬菜瓜果、畜禽、水产等27个领域的农业首席专家。组建粮油、蔬菜等10个领域的市级农业产业技术团队,充分发挥推广、科研人才及乡土专家的带头作用,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全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696人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2572个,创建省级绿色高品质科技示范基地25个,新立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16个。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我市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和农业转型升级,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农村大学生毕业后,返乡意愿较低,导致优质人力资源持续流失,“老人农业”现象较为突出。
(二)农民培训工作创新性不强。受工学矛盾、农时等影响,农民培训模式单一,加之受训者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快速掌握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方式。
(三)乡村人才引进制约因素较多。受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创业环境、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制约,涉农经营主体引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加强。
三、2022年目标举措
2022年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不断提升人才质量,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人才支撑,为争当“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贡献力量。
(一)着力培育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支撑人才。强化引进和培育结合,计划培训现代农业领军人才80名,打造一支有创业创新精神、有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队伍,引领带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继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推广应用、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分类抓好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人。实施省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乡村管理服务人才、民间优才、乡土专家等培训,提升各类农业农村人才技能管理水平,完善市、县和乡三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计划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次。
(二)加大现代农业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继续抓好“甬江引才工程”城市经济现代农业领域人才(团队)引进工作,组织人才(团队)参加市级综合评审,配合市人社局做好入选人才(团队)的尽职调查和走访工作和已入选项目管理工作。
(三)加大人才激励和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国家、省、市各级人才计划、人才工程人选的推荐申报工作,并注重向基层人才倾斜。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兵、乡土专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宣传工作,树立一批具有较大示范作用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发挥各类人才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激发乡村人才技术创新和劳动热情,提高职业素质。打破唯论文、唯奖项、唯学历,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强化“实绩论英雄”评价导向,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实施农业科技项目,提高技术水平。根据《2021年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和《宁波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组织农技人员积极申报、实施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并做好各类项目的结题验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技人员和经营主体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