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3年第15期
  • 阅读:
  • 时间:2023-04-27 15:22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15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25日

    余姚市“三强三重”推进家庭农场整体提升显成效

    近年来,余姚市坚持主体培育和产业扶持两手抓,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政策扶持、规范管理、示范引领等途径,全面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2022年,该市成功入选省第二批家庭农场整体提升试点县,系宁波唯一入选的县(区、市)。截至2022年底,该市共有在册备案的家庭农场(含种养殖大户)871家,实现经营收入5.43亿元、净利润1.21亿元,累计带动农户2万余户。

    一、强要素重保障,加固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

    (一)强化资金补助。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将家庭农场培育列入余姚市“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每年围绕质量提升、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近500万元,积极支持主体更新节水、农机、冷链等高效设施设备,全方位推动家庭农场做优做强。2022年,累计下拨各类扶持资金540万元,其中种养殖补助等产业类补贴330万元、各级示范及监测奖励110万元。

    (二)强化用地需求。依托全市承包地确权成果,鼓励土地经营权积极向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强化合理设施用地保障,开展仓储、烘干以及保鲜库、冷链等农业设施建设,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该市家庭农场流转经营面积9.48万亩,其中流转耕地面积8.27万亩、占全市流转耕地总面积的52%;共审批家庭农场设施用地171宗、总面积524.3亩。

    (三)强化金融服务。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价,面向家庭农场推广普惠贷款,并积极发挥农信担保作用,通过减免担保费用、优化审批流程、加大利率优惠等措施,有效缓解农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根据示范等级依次降低担保费率,余姚、宁波级示范农场担保费率为0.15%,省级以上(含省级)示范农场担保费全免。截至目前,该市家庭农场基本实现授信全覆盖,农信担保在保82笔、金额6165万元,累计723笔、总额4.09亿元。

    二、强规范重培育,加快构建标准化发展体系

    (一)规范化管理助力有序生产运营。依托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线上数据库,将全市家庭农场纳入名录统一管理,根据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对名录基础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动态调整。组建市家庭农场协会(系宁波市首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实施家庭农场基础数据采集及运行数据监测等内容,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截至目前,该市家庭农场纳入名录管理率达100%。

    (二)梯度式培育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出台《余姚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常态化推进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构建家庭农场梯次发展体系。同时,创新开展家庭农场积分制评优活动,围绕示范创建、生产销售、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品牌培育、联结带动、社会责任等八方面进行评选,设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推动全市家庭农场量质“双提优”。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各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24家,其中省级37家、宁波级30家、余姚级51家,累计积分评优农场12家。

    (三)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依托市家庭农场协会作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优工程,通过技术培训、服务指导、定期检查等方式,引导开展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培育,加快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标识标牌以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建设,实现生产有记录、产品可追溯。截至目前,该市共有83家农场拥有注册商标、141家农场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农业标准化绩效评价B级主体6家、C级19家。

    三、强技术重联动,注入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

    (一)做精技术推广。进一步畅通市内家庭农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渠道,加快农技示范项目和新型农业生产机械引进和推广,助力本地农产品产量、效益实现双提升。如,余姚市山路十八湾果园引进省农技示范项目改良黄金蟠桃,通过应用生物菌剂改良土壤、高位嫁接改良老树等技术,2022年亩均产量达1000斤、单果价格达30元/个。又如,余姚市泗门镇绿野果蔬农场引进毛豆采收机,采摘效率达30-40亩/天,年作业量超4200亩,单台机械年收益40余万元。

    (二)做强联动合作。实施“农场+”战略,引导龙头企业等联合家庭农场实现多元融合发展,构建“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强化农业生产投入、生产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余姚市杨杰园艺场等家庭农场参与余姚市瀑布仙茗茶叶产业化联合体组建,2022年该联合体实现营收3.32亿元。又如,余姚市益田农场向周边农户提供包心芥种苗、种植技术、销售一体化服务,搭建标准化蔬菜基地,辐射面积超5000亩,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3000余元。

    (三)做优产业链条。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加快引进和改良生产技术,做深做细农产品加工,打造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并强化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借力淘宝、网上农博、邮乐网、美丽四明山等线上销售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交易,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如,余姚市凯凯菌菇种植场集种植、生产、科研、销售与一体,自行研发全国首创的专利收粉技术,其生产的“双凯·灵芝孢子粉”获2022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又如,余姚市绿野果蔬农场通过“订单+销售+网络”销售模式,疫情期间营收仍然保持增长,2022年销售额达1568万元、实现利润118万元。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