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象山县农业农村局以“心心象农”党建品牌为抓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力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实绩,用“千万工程”新实践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一、聚焦“主题主线”,以新收获积蓄新动能
一是交流研讨深入学。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通过“潜心自学+示范领学”“集中学习+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示范带动全局党员干部开展学习,组织开展听书会、研讨会、读书会等专题学习活动32次,推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二是循迹溯源现场学。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开展“追循足迹强党性、建功‘三农’谱新篇”现场学习,赴小蔚庄村参观象山港大桥奠基地追寻足迹、感悟真理,赴鄞州区湾底村感受领悟“千万工程”蕴含的战略思维、科学理念、为民情怀。三是创新载体融合学。与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开展结对共建,学习第一批主题教育先进经验,联合举办“院地联建跟党走 同心共富向未来”活动,实施“红色”共富研学、“数字”共富智库、“宅改”共富乡村项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坚持“求实求真”,以新思路破解新难题
一是把好“领题关”,夯实调研基础。党组书记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带动全局中层以上干部主动领题,聚焦当前“三农”工作痛点、难点和堵点,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梳理出农业生产最需要、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81项,为精准调研明确方向。二是把好“破题关”,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一线破题法”,制定调研“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班子成员带队组建5支党员突击队和1支青年服务队,深入农业企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综合运用走访、座谈、谈话等方式开展调研150次,形成调研报告30篇,现场解决问题82个。三是把好“答题关”,转化调研成果。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关键一步,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建立调研一线破难清单和成果转换清单,提出工作举措24条,形成《关于“象城集聚 山海共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象山县稻虾综合种养稳粮实施方案》等转化成果17个。
三、做到“实干争先,以新担当绘就新画卷
一是让农业经济更“强”。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1.63亿元。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超额完成省市任务,象山白鹅、象山红美人柑橘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7.67亿。二是让农村环境更“美”。持续深化农村“三大革命”,美化“六度空间”,精心谋划全域和美行动,高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成省级未来乡村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市级“一环十线”美丽风景线1条、市级艺术赋能村7个,示范打造“时尚东海岸城、斑斓西沪港、潮隐西海岸、富美大塘港、风情石浦港”5个美丽乡村集成展示区。三是让农民群众更“富”。实施以宅基地改革为重点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发放全县首张农村宅基地资格权权票,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农房)650宗,引进乡村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2.02亿元。前三季度,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67亿元、经营性收入2.8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5元、增长6.9%,增速居全市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