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口村是宁海县西店镇较为偏远的村庄,但这个小小的村庄却集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全国文明村等诸多荣誉于一身。不久前,该村又入选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小村善治有何秘诀?日前,笔者走进岭口村一探究竟,只见五市溪穿村而过,清澈的河水中,古树倒影,整洁的岸边,红灯笼摇曳。村中的大樟树下,十多个村民围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一派和静悠然。
“10多年前,我们这儿还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很难想象吧?”正在散步的岭口村村民舒养林指着清澈的溪水告诉笔者,以前不管是五市溪的上游还是村里,有很多人养鸭,就会放养到溪里,一到夏天臭得人都绕溪而走,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走“鸭屎运”。
据不完全统计,西店镇作为曾经国家农业部认定的“中国蛋鸭之乡”,其五市溪岭口村段就分布着大大小小养鸭场30多家,鼓了老百姓钱包的同时,也破坏了农村环境。随着“千万工程”的春风吹到这个偏远的山村,时任岭口村党总支书记的舒建生认为,改变的时候到了,“考虑到对村庄环境的破坏,我们下决心一禁到底,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来整治村居环境。”
畜禽退养行动后,岭口村紧接着实施了村庄美化绿化等系列工程,换来了绿水青山和老百姓的满意与称赞,以前溪坑边被人嫌弃的房子,顿时变成了人人羡慕的“溪景房”。
不过,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口袋怎么鼓起来的问题紧接而至。“有的村民就问了,鸭子不养了,那去做什么营生?”岭口村党总支书记舒迎春接过“接力棒”时,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为此,该村历任和现任村干部集聚一堂,一起商讨村庄发展大计。
“因为我们村是阆风先生舒岳祥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最终我们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决定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发展多种业态,最终达到强村富民的目标。”舒迎春介绍,为加快“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近年来,岭口村充分挖掘文化底蕴,谋划建设一条以宋韵为主题的文化精品线,把文化产业与美丽乡村融合,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打造“阆风故里、和美诗村”。
2016年,岭口村重建了舒岳祥的故居篆畦园,依托篆畦园打造国学教育基地,申报“校外培训实践基地”,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以2023年全国大学生联合毕设活动为契机,邀请高校师生以艺术创造赋能乡村振兴,落地实施5个毕业设计,解决了岭口村乡村改造能人不足、活力不够的难题。去年,岭口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0万元。
对于村庄这些建设成果,村里的干群普遍认为,“一任当选、终身负责”干部服务机制和“六和”村庄精神是最大的助力。
原来,岭口村每当遇到大事,或是现任村班子有需要,历任村干部都“一个电话即召即回”,献智又出力,这已是村里25年来不成文的“村规”。目前,该村已有6任村干部“离任不离心,退职不退责”,共同推动着村庄的每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岭口村民崇尚“六和”精神,即夫妻和、婆媳和、邻里和、新老和、干群和、人与自然和。这其中,“干群和”成为了推动村庄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每每村里有大事要事,只要是为了村里好的,村民都会无条件支持,之前拓宽河边道路,村民让出了宅基地支持建设。”舒迎春感慨。
确实,走进岭口村,村民脸上不自觉所带的微笑,村干部和村民碰面时那一次次亲切的招呼,无不让笔者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和善之风。而另一边,村里的村务服务厅正在进行外立面改造,村干部在一旁监督喊话,村庄建设如火如荼。在这里,能感受到村民生活“静”和村庄建设“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相信只要我们干部和村民团结,一定会把村子建设好的。”结束采访时,舒迎春充满信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