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简040
第32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28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严把“三道关”筑牢亚运期间畜产品安全防线
●市农业农村局“两行动三加强”筑牢农机安全屏障
●我市创新保险帮扶助力低收入农户纾困增收
【标题简讯】
▲市委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巡察组巡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我市召开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推进会
【党建之窗】
★北仑区“三步走”打造“党旗红 惠三农”党建品牌
【他山之石】
◆苏州市吴中区“三新举措”吹响智慧农业建设集结号
◎要情聚焦
●我市严把“三道关”筑牢亚运期间畜产品安全防线。亚运会开幕临近,近期我市着力加强畜禽调运和屠宰关键环节监管,确保亚运会期间地产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把事前关,筑牢调运监管“防火墙”。严格落实跨省调入前备案、省际检查站查验和目的地报告制度,加强调运主体资格审查和调运备案审核,督促调运主体按照备案的指定通道通行。今年以来,全市省外调入屠宰用活畜禽共计7155批次,90余万头。二是严抓过程关,绷紧产品质量“高压线”。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入场查验、待宰巡查、“瘦肉精”检测、无害化处理及清洗消毒等制度。借助动物检疫数字化监管模块,推行无纸化动物检疫证明,实现上市肉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今年以来,已开展菜牛“瘦肉精”自检5万余头,开展生猪“瘦肉精”自检约2万批次。三是严守兜底关,打好常态监测“组合拳”。配合部、省级监测单位开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今年以来,共完成省部级例行监测4次、省部级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监测4次和屠宰环节亚运会畜禽产品专项抽检工作1次,监测主体覆盖我市6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4家菜牛定点屠宰企业和1家家禽屠宰企业,涉及畜禽产品9个品种,共计426批次样品。
(畜牧兽医处、市农机畜牧中心)
●市农业农村局“两行动三加强”筑牢农机安全屏障。市农业农村局以开展上道路行驶拖拉机专项治理行动和农机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为主抓手,筑牢农机安全屏障,全力护航亚运盛会。一是加强农机源头管理。对全市已注销未报废解体的遗留变型拖拉机、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数量及主要集中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实行重点机具重点监管。同时,提前开展年度检审,把好安全检验关。截至8月底全市共检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6030台,年检率为94%;共拆解已注销未报废解体的本地变型拖拉机9台、拆解外省籍牌照变型拖拉机1台、报废拆解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8台、报废农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3台。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清理。紧盯重要农时、重要节点,深入田间、场院和农机合作社等生产一线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具体措施和整改期限,并纳入清单管理,实行对账销号。截至8月28日,全市共排查拖拉机反光标志不全、已达到国家报废条件的拖拉机上道路行驶、收割机作业现场捡稻穗、农机库房用电安全等各类安全隐患27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加大联合执法频次和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上道路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闯红灯等各类违法行为,对路面行驶的变型拖拉机发现一辆处置一辆,严防外省籍变型拖拉机流入我市营运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开展联合执法114次,参加人数406人次;处理变型拖拉机闯禁2次、处理其他违法行为14次。
(农业机械化监管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我市创新保险帮扶助力低收入农户纾困增收。近年来,我市为老弱病残占比高、医疗支出承受力低、自身劳动能力弱的低收入农户群体量身定制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截至目前,该险种保障总额达46.32万元,位居全省第一。
一是注重创新引领。运用财政帮扶资金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医疗补充救助,依托数字化手段实现自动识别提示,实施全市统一380元每人保费标准,保障范围涵盖意外身故和残疾、意外医疗门诊、住院和特病门诊费用补充、住院护理津贴等四部分内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保62721人,完成民生实事项目进度104%。二是注重普惠精准。坚持“补基础、补意外、低门槛、广覆盖”基本原则,实施分档精准赔付,赔付率不低于95%,最高赔付比例增加到90%,审慎确定保险方案和线上操作、线下入户的推进方案,实现政策普及“不落一村”、承保理赔“不落一人”的预期。今年1-6月,理赔受益面已达27.4%,使健康帮扶政策惠及更多困难家庭。三是注重高效服务。积极践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服务理念,依托数字平台实施高效便捷的线上理赔,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保险保障。同时,启动绿色直通车项目,联合中国电信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子女就业,提供智慧家庭工程师、客户经理、营业员等134个就业帮扶岗位,平均年薪在10万元以上,授人以渔为低收入农户子女拓宽就业之门。
(乡村振兴协调处)
◎标题简讯
▲市委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巡察组巡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9月15日,市委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巡察组巡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叶怀贯,副市长杨勇,市委巡察办主任梅亚红,专项巡察组组长杜瑾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
(组织人事处)
▲我市召开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推进会。9月22日,全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推进会召开,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主持会议,市委副秘书长孙骏讲话,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会。
(农办秘书处、政策与法规与改革处)
★党建之窗
北仑区“三步走”打造
“党旗红 惠三农”党建品牌
北仑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作用,“三步走”打造“党旗红 惠三农”党建品牌,全方位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与“三农”工作融合互促、见行见效。
一、以学促干“正步走”,提升党建品牌建设高度
一是切实抓好集中理论学习。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今年以来,围绕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枫桥经验”等主题,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其中专题学习5次,交流研讨2次,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上深一步、认识上高一筹、落实上先一招。
二是切实抓好主题教育。自9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密结合“三农”工作实际,组织理论学习,筹备谋划广大党员赴鄞州湾底村、张人亚党章学堂等地开启初心之旅,组织开展护航亚运志愿服务、村社结对帮扶、基层调研、“支书上党课、党员上台讲”等系列活动,全力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三是切实抓好日常学习教育。深化知行学堂“周二夜学”制度,用好“学习强国”“浙里干部之家”等学习平台,组织开展8期“知行夜讲堂”学习,学习强国活跃率保持在90%以上,营造出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围绕“网络安全教育”“公务消费活动政策讲解”等主题,举办2期“三农”大讲堂,不断加强各科站间互鉴交流、互促提升。
二、结对共建“齐步走”,拓展党建品牌建设宽度
一是校地合作促振兴。积极探索党建联建发展模式,与浙江农林大学资产经营公司直属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凝聚合力共同探索服务“千万工程”新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校地双方通过党建联建的方式,在资源共享、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构筑起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平台。
二是农耕实践促成长。以“红色引擎”+“党建联建”为抓手,以培养下一代“三农”人才为目标,主动对接霞浦学校深化落实长期党建合作,通过讲1堂“三农”理论课、送1包蔬果种子、开展1次农技培训等形式,建立起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以党建促业务、以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格局,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三是村社结对促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各支部与河头村、官庄村、阳东村等村社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动员党员和结对村社党员共学政策理论、共过组织生活、共树理想信念,不断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共开展活动10余次,实现党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力量整合,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特色活动“健步走”,增强党建品牌建设力度
一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立足岗位作贡献”,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三农”水利事业发展、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常态化开展“联镇街入村社解难题”“三联三送三落实”,今年以来,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队进村入户200余次,为农业产业、农村发展答疑解难。围绕护航亚运盛会,引导党员参与文明引导、平安巡防、城市护容、垃圾分类等各项志愿服务,累计发动党员89人次。
二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聚焦农机安全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法规科普、畜牧产业政策等方面,组织支部党员们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集中讲解、现场答疑、手册发放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指导服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余份,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
三是开展乡村共建行动。以“花开四季 香溢百村”为主题,开展“百花香百村”行动,组织全局35名年轻党员干部分11组,对接11个试点村进行一对一结对指导,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协助街道举办“碶上雅集,槿上添花”主题活动、“杜鹃花Xiang”花田欢乐跑、“时光向海见春晓”青年民谣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打造北仑“百村”新“花”样。
(北仑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
◎他山之石
◆苏州市吴中区“三新举措”吹响智慧农业建设集结号。近年来,吴中区立足新结构、新引擎、新业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一是调优新结构,夯实农业数字化基础。以苏州市开展智慧农业试点试验任务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培育发展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4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4个、市级智慧农业基地6个、智慧农业生产场景4个,基本建成吴中区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二是打造新引擎,推进技术体系建设。构建区、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成吴中农业大数据中心,完成163类数据资源、100余万条数据记录归集、治理、入库。建成吴中区“一个中心、二张地图、四个系统”农机信息服务监管平台,实时采集上传分析农机位置、轨迹、运行状态等信息,进一步实现农机智能监管。三是培育新业态,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加快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建成吴中粮食市场规模化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东山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商基地,苏州首个区级电商直播基地—吴中区优质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配置直播间10个,计划年度培育本地直播人才200人,助力打响吴中特色农产品“吴中产鲜”网络IP直播品牌。2022年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超17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