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简040
第34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10月26日
本期目录
【要情聚焦】
●我市打造“三大体系”推动农药减量增效
●市农机畜牧中心念好“三字诀”打造秋收好“丰”景
●宁海县拧紧“安全阀”筑牢沼气安全防线
【标题简讯】
▲我市扩种紫云英绿肥3万亩
▲我市举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专题培训班
【党建之窗】
★海曙区党建引领强服务田间地头践初心
【他山之石】
◆杭州市萧山区落实“三大举措”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
◎要情聚焦
●我市打造“三大体系”推动农药减量增效。近年来,我市打造虫害测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三大体系”,完成了农药减量增效任务,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2015-2021年,农药施用量由7453吨降至4271吨,降幅达40.3%。一是虫害测报体系。加快智能化监测工具推广应用,打造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病虫害监测网络体系,定时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治信息,科学实现精准化用药。目前,全市建成市级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30个、智能化监测点14个,短期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二是绿色防控体系。加强绿色防控示范引领,通过选用新优药械、药剂,集成应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强化抗药性治理,提升绿色防控效果。目前,全市建成省级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30个、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示范方15个,示范区域内绿色防控覆盖率在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三是统防统治体系。加大“机器换人”推广力度,将“植保无人机防治技术”列为市农业主推技术,进一步推进统防统治统一施药,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规模化、自动化水平。目前,全市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851台,累计开展飞防作业500万亩次以上,施药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显著提升,在助力“虫口夺粮”保丰收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农技推广总站)
●市农机畜牧中心念好“三字诀”打造秋收好“丰”景。10月15日起,全市晚稻进入收割高峰。市农机畜牧中心靠前谋划,念好“早、全、精”四字诀,确保95万亩晚稻颗粒归仓。一是机具准备“早”。市县两级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深入基层,科学抓好全市农机具统筹调度、检修、调试和保养等工作。累计检修农机具7000余台(套)、联合收割机200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1000多台、烘干机2200余台。二是培训教育“全”。通过送教下乡、集中培训、召开现场会、专家田头授课、技能比武等方式,帮助农机手、农民熟练掌握新型农机具,提高安全驾驶水平。8月以来,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机具演示会8次,培训人员1400多人次。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通过以训促技、以赛提技,努力将全市水稻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三是服务保障“精”。开通“秋收冬种农机110”专线,组建农机服务小分队60多个,及时受理农民咨询和求助,协调解决“跨区作业农机高速预约通行”等各类难题。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对口检查和督察活动,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
●宁海县拧紧“安全阀”筑牢沼气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宁海县通过专项整治、技术服务、安全培训等方式,主动筑牢农村沼气安全防线。目前,该县共有沼气池场户72户、沼气池125座,农村沼气工程排查和分类建档率达到100%。一是专项行动清除隐患。开展沼气工程改造提升、安全处置和盘活利用“三个一批”整治专项活动,落实业主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目前,该县农村沼气工程竣工47户,完成率达65.3% 。通过农村沼气设施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和“沼气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小程序”信息录入,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监管。二是专业团队科学指导。结合王一成服务团队技术骨干联场联户服务工作,对畜禽养殖场户的沼气设施进行细致排查;委托专业沼气工程服务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巡查服务及专业维护检查。今年以来,该县委托第三方完成沼气户安全生产巡查2次以上,树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牌72户,更换沼气安全警示牌26户,加固安全栏网13户。三是专题培训敲响警钟。通过举办安全知识培训,发放海报,设立警示牌,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提高沼气业主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安全用气的能力素养。如今年6月,邀请县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叶积秀老师为50多位养殖户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标题简讯
▲我市扩种紫云英绿肥3万亩。紫云英俗称草籽,是我国南方稻区主要冬季绿肥作物之一。近日,市农业农村局下达冬季绿肥扩种任务3万亩。截至10月19日,全市落实绿肥播种2.5万亩,进度达80%以上。
(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
▲我市举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专题培训班。10月16-19日,我市在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举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专题培训班。全市55人参加培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出席并作开班动员。
(组织人事处)
★党建之窗
海曙区党建引领强服务田间地头践初心
近年来,海曙区农业农村开展主动式、立体式、贴近式“零距离”服务,坚持党建红色引领,打造“田间地头践初心”党建品牌,真正下沉到三农领域广袤的田间地头,心托农业,心怀农村,心系农民,全力打通党员助农共富“最后一公里”。
一是内化于心,提升队伍向心力。坚持党建引领,把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将党建与强村富农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注重强化理论武装,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委会、支部大会“第一议题”,突出农情农味。坚持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发展活力、竞争活力,搭建“1+4”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体系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海曙农事我来说”青年干部微党课比赛等活动,到挂联村社、田间地头宣讲新思想,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二是深化于基,提升基层组织力。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优化支部管理机制,按科室相近、业务相联的原则规范支部设置4个支部,全面铺开标准化建设,推进支部书记与业务骨干“双带头人”机制,构建党支部+高级农技专家+党员服务团队,建立后进村、涉农村社等挂联制度,延伸机关党组织服务“三农”工作触角,促进业务与支部工作互融互促,营造支部引领、党员带路、群众共富的良好氛围。健全党员干部晾晒赛马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联学联建联服务”、月度述职评议等活动,以党建带队伍,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强、善担当”的干部队伍;组织年轻干部比武打擂——“春苗计划”青年党员干部培养活动,通过演讲赛、微调研等载体,着力打造一支“拿起笔能写、张开嘴能说、撸起袖子能干”的复合型农业农村干部队伍。
三是外化于行,提升一线战斗力。以田间地头为考场,厚植三农情怀,大兴调研之风,推行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指导、问题在一线解决、人才在一线锤炼、成效在一线检验等“五个一线”工作法,每年抽出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农业农村一线,联农民、联农情、联农心。充分发挥支部党员两高(高学历、高专业度)优势,创设田间课堂、博士帮农团等载体,组建农技、农机、农资、农质等农业红色服务团,助力做大做强五乡五最产业,让樱花可食、蔺草入药成为现实。目前,小分队先后开展技术指导近3万人次,解决涉农难题近万个。聚焦低收入农户增收和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重点攻坚任务统筹组建区级乡村振兴公司——海曙未来农场有限公司,4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抱团入股,提升经营性收入,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超过90%。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
◎他山之石
◆杭州市萧山区落实“三大举措”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今年以来,杭州市萧山区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压实主体责任、抓实疫情防控等方式,积极提升生猪产能,提升市场保供能力。上半年,该区生猪出栏量居全市第一。一是落实扶持政策提振生产信心。依托“奋力拼经济、勇夺开门红”政策引导全区16家规模猪场有序安排生猪出栏,上半年累计出栏生猪17.77万头。加快兑现生猪产业奖补政策,调动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今年已拨付生猪保供清算资金3013万元。二是压实主体责任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大力推进历年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度,鼓励老旧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不断提升产能。自改造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新(改)建养殖设施42.81万㎡、环保设施2.01万m³,安装各类设备1.04万台(套),新增设计能繁母猪产能1.12万头。三是抓实疫病防控筑牢安全屏障。紧密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目标任务,突出抓好非洲猪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上半年全区共完成非洲猪瘟入场采样检测620份,布鲁氏菌病野毒感染抗体监测3710份,无害化处理中心共计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53507头。杭州萧山富伦奶牛场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两病”无疫小区(无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小区)。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