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3年第3期
  • 阅读:
  • 时间:2023-01-29 09:33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3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1月28日

    【本期目录】

    ▲我市首届绿特优农产品展销会成绩喜人

    ▲我市开展节前农业执法守护“舌尖”安全

    ▲我市初步普查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223种

    我市首届绿特优农产品展销会成绩喜人

    1月14日至16日,市农业农村局抓住“疫去春来”的关键节点,在和丰创意广场举办以“备齐好年货 开心迎大年”为主题的首届绿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累计成交8万余单,销售额达2500万元。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产品优质受追捧。本次展会聚焦我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名特优农产品,共200余家经营主体1000余种农产品参展,年货琳琅、销售火爆,尤其红美人柑橘、梭子蟹、盐水鸭等成为爆款,一度脱销补货。二是多方发力促消费。通过发放消费券、优惠叠加、集中提货等方式打造“年货经济”,提振市场信心。如,针对本次展会,市政府推出150万元云闪付活动专属优惠,农行宁波市分行推出100万元定向消费券。展会期间,农产品成交额达2500万元,其中线下900万元、线上1600万元。三是品牌营销树形象。通过线下集中投放广告,线上抖音平台推广引流、举办“淘在乡村”小程序预发布等活动,展示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就。活动得到央广网、凤凰网、浙江新闻等省级以上媒体持续关注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宁波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为下步举办更高层级农业展会打下基础。

    (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市大数据发展中心)

    我市开展节前农业执法守护“舌尖”安全

    为保障春节期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紧盯畜禽屠宰、种植、养殖等重点领域,开展春节前农业专项执法检查。一是上下联动,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此次专项执法检查采用县级自查和市级抽查两种形式,通过“逐级检查、上下联动”的方式有序推进。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95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10家。其中包含畜禽屠宰领域9家,种植领域114家,养殖领域87家,全面覆盖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领域。    二是宣打结合,做到重点环节“无死角”。屠宰领域执法人员通过“查台账、核信息、看现场”等方式,对屠宰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问题隐患6个,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15条,发现种植领域违法行为1起,立案1起。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加强普法教育,宣传普及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案说法进行警示教育,督促农业生产主体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主体责任。三是抽检护航,守好产品质量“安全线”。以节前应季采摘果品及“三年行动”重点整治农产品为重点监测对象,围绕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大抽检频次和力度,严格执行抽样规范,确保样品溯源到位、违法处罚到位。在专项行动期间,种(养)殖环节抽检蔬菜、水果、禽蛋样品35批次,饲料及饲料添加剂4批次,已出检验报告的样品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屠宰环节抽检生猪、菜牛样品30批次,“瘦肉精”检测合格率为100%。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我市初步普查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223种

    近期,宁波市2022年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年度工作任务圆满结束。本次普查,在全市133个涉农乡镇(街道)布设踏查点位1784个、标准样地568个,初步普查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180种,农作物外来入侵病害17种、虫害19种,外来入侵水生动物7种(含红火蚁)。主要做法:一是工作体系到位。坚持“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干事”的原则,构建高效顺畅的工作体系。成立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普查实施方案、质量控制实施方案,构建市、县两级普查员(质控员)队伍,做到分工合理、人员明确。落实普查经费总计219.5万元,其中市级20万元。各区(县、市)全部委托浙江农林大学专业团队开展普查。二是任务目标到位。以“统一要求、步调一致”为核心,全力推进普查工作。《宁波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及质控要求。在户外踏查启动前、市级质量核查启动前等普查的关键阶段,市级制定阶段性工作要点,明确时间节点、重点细节等各地必须要做到的工作事项,确保各地对普查工作任务理解透彻、工作到位。

    三是督促检查到位。充分发挥检查督促的“指挥棒”作用,促进普查工作按时有序开展。一方面,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在年初全市农业科教生态工作会议上专题部署普查工作,在普查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召开普查推进会,督促各地开展普查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现场检查、要求在关键时点通过官媒发布工作信息、组建普查工作群实时晾晒各地工作进度等方式,营造你追我赶的积极工作氛围。

    (科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