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95号建议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2-09-06 17:59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2〕73号

    徐伟斌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推进基层治理平台与村社数字化平台系统贯通的建议》(第49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基层治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我局对建议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结合市级相关部门的建议、意见,现答复如下:

    数字化改革是全省的“一号工程”,深入推进贯通基层治理平台和村社数字化平台系统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形成集数据采集、应用开发、综合集成的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有效推动数字化与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推进基层治理领域数字化改革,充分依托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的枢纽定位,积极做好基层治理管理和服务事项在“1612”体系贯通、打通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最后一米”。

    一、贯通省市各类基层治理应用到基层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和基层治理“141”体系贯通落地,有序承接省级、市级重大应用,深入推进平台贯通、功能贯通、体制机制贯通,通过接口集成、界面集成等方式,重大应用功能按需分批次贯通到“141”体系,推动省、市、县、乡、村一体的整体智治工作格局形成。

    (一)强化村社对基层治理系统承接。将综合应用按需贯通到城乡社区和网格,梳理编制延伸到村社的应用清单、事项清单,推动基层治理事项更好在村社落地集成。在现代社区建设过程中打通智慧党建、政务服务、智慧治理等智慧应用在村社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动浙里·未来社区、浙里·未来乡村、浙农富裕、浙有善育、浙里康养、浙里安居、浙里社区矫正、浙里甬易办、新居民“一件事”、防汛防台在线、疫情网格化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共享法庭等数字应用贯通到村社,实现数据一端采集、应用一体集成、服务一键共享。

    (二)发挥基层治理系统的综合集成效应。面向基层人员实现“一次登录”“一站办理”,重大应用全面贯通落地。目前已完成“七张问题清单”、社区矫正、防汛防台、浙江e行在线、人大协同监管、纪委基层监督协同、警网融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除险保安及时晾晒、疫情防控精密智控、崇军在线、安全生产风险闭环管控协同等省市重大应用贯通,打通数改成果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培训推广。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座、观摩等学习宣传、文化艺术等培训和服务,提高基层治理工作者智慧终端应用水平,同时满足各类人群终身学习需求。引导村社常态化开展特色邻里文化活动,联合志愿者、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等构建志愿服务团队,为特殊人群提供数字化培训或服务,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关爱。

    我市将深入推进“1612”体系与“141”体系贯通工作,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的“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条新跑道,承载6大系统重大应用在基层的贯通落地。围绕村社基层日常履职与战略决策赋能两大需求,推动重大应用市、县、乡、村、网格上下全穿透,构建自动流转、业务标签与基层治理大脑相关通用智能模块,提升村社基层治理领域多跨应用的智能化能力,赋能疫情防控、除险保安、为社工减负、创建文明城市、推进共同富裕等应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平台开发功能界面,按照“不同层级不同界面、不同用户不同界面”的理念,设计形成适配5级用户体系的大屏端、PC端、手机端等3端工作界面,满足市、县、乡、村、网格5级用户的使用需要。

    二、强化村社数据采集整合与预测预警能力

    (一)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智能感知体系建设。推进光纤网格、5G网络、物联网等深度覆盖,智能充电桩、智慧停车、智能配送、智慧安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大数据分析研判作用,加强地理信息、人员流动、群体结构、问题诉求等基础数据的综合采集,推动公共数据分层分级分类回流使用。构建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使之成为村社智治的指挥室、未来社区(乡村)场景的展示台、现代社区建设的驾驶舱,推动“141”体系与村社、网格的高效多跨协同、迅速平战转换。

    (二)提升基层治理数据感知和分析能力。依托宁波市智能公共数据平台,谋划涵盖事件管理、数据管理、对象管理等业务组件的基层治理大脑建设,提升“大脑”的预测、预警和战略管理支撑能力。强化治理感知“神经末梢”建设,汇集全域基层治理相关感知设备资源,推进视频资源跨部门共享共用,推动智感资源向基层治理统一开放服务。构建物联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建设支持模块化部署、灵活匹配需求的智能化数据分析组件,承担基层治理领域各类智感应用计算。

    (三)提高基层治理监测预警水平。一是强化重点对象风险监测评估,加强日常监测监管,最大限度地控制重点对象风险和隐患消除能力,开发信访人员风险监测模型、物产纠纷风险分析模型、教育纠纷风险分析模型、养老纠纷风险分析模型等。二是强化对基层事项受理分析、事项智能分拨流转的全链条高效处置监测评估,支撑对各级各部门事件处置效能提供多维度、个性化的评价分析画像。三是强化基层治理预警预测。运用基于物联感知、在线监测、预警预测、风险管控及系统运行监测等数据,对风险体征、风险主体、重大风险事件事故进行综合性全面分析。采集历史数据,结合风险评估历史结果,预测事件发展趋势,实现针对各领域、各区域的重大风险的形势分析,并快速推演。

    三、推进乡村数字赋能与应用场景融合

    我市积极融入全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当前正在谋划构建统一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重点开发集数据资源、业务支撑和数字应用的服务平台。

    (一)规划构建市级数字乡村“大脑+应用”集成平台。以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动更多农业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多跨场景落地应用。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综合集成多跨场景应用,对农业农村生产、治理和服务等领域进行统计、分析、研判、预警和辅助决策,通过强化政府端与市场端、生产端与消费端、服务端与治理端的链接,构建农业农村业务全闭环、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数据全贯通、服务全集成的“脑级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农业智能、乡村智治、农民智富能力。

    (二)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理念,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服务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一窗服务、一城通办、一体审批、一网流转”,建设整体高效、优质便捷、覆盖广泛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全市卫健系统、人社领域管理和服务事项在“141”体系的贯通,与基层综合集成、协同赋能。探索推行“社区警务”融入“综治全科网格”的“警网融合”工程建设,创新共建共享共治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强“派出所工作平台2.0”与综治网格平台“E宁波”的互联互通,实现警务数据与网格数据共享。

    (三)统筹整合基层治理应用场景。以“一张网”理念加强对各类基层治理应用场景的统筹整合,着力推动APP减量瘦身。打通各涉基层数字化平台数据流、事件流,把关联性治理事项集成为高效联办、闭环运转的“一件事”应用场景。通过实施数字赋能现代社区建设行动,后台终端一体采集政府、市场、社会、群体、运营等应用数据,建好用好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依托宁波市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全量开发、全域推广村社“智管家”,构建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推动“141”体系与村社的高效多跨协同,提升数字化改革助推基层治理成效。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基层治理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农业农村工作。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9日

    (联系人:许欣之  联系电话:8796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