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市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艺术赋能乡村兴 诗与远方尽春色
  • 阅读:
  • 时间:2022-09-27 14:35
  • 来源: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 作者: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 当前,宁海县大佳何葛家村“村宝创业季”正在如火如荼开展,25户村民化身“村宝”创业,开发产品50余种。“村宝创业季”是葛家村做好“艺术+产业”文章进行的有力探索,从村庄蝶变到产业提升,从无人问津的“三无村”到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葛家村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葛家村的“出圈”源于宁海县开展的艺术振兴乡村专项行动,通过引入高校艺术设计团队与村民融合创新,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共建的内生活力,走出了一条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三年前,艺术振兴乡村的火种在葛家村埋下。2019年,宁海县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团队到葛家村驻村,开展了一场“艺术试验”,试验核心是以融合设计赋能村民,催生村民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短短几个月,团队和村民花小钱办大事,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就地取材、巧妙改造,促进村庄美丽蝶变。破瓦片堆出了新篱笆,乱石堆泼彩成了印象画,“仙绒美术馆”“四君子院”横空出世……村子里打造了4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个文创产品,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村。随后,葛家村又在打造“财富、赋能、友好”的共富乡村路上先行先试,成立宁海桂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专业的整村运营。今年5月,“桂语零号乐园”作为该村第一个乡村产业化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收益。

    三年间,葛家村的蜕变在越来越多的村庄上演。在葛家村试点基础上,宁海县顺势推进,启动打造两个艺术谷,在线上打造两条艺术风景线,在面上全县持续推广打造艺术特色村。从力洋镇力洋村到长街镇总浦塘村,从岔路镇湖头村到强蛟镇骆家坑村……三年间,艺术振兴乡村火种在宁海遍地开花,收获了累累硕果。

    跃龙街道下枫槎村引入丛志强团队和多位“乡建艺术家”驻村,打造茶文化艺术村,建成了“阿拉崖谷奶茶杯”“巾帼茶席”“生生不息”等艺术节点17个,培育出青枫蜜茶、“老十堂”养生姜膏、枫铃屋糕饼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超千万元;强蛟镇骆家坑村做好“艺术+产业”文章,推动农创、文创、文旅融合发展,吸引了户外露营、文创体验等业态入驻,村集体经济一年增收20万元,曾经的“养猪村”成了融合山海资源的文旅新地标……截至目前,宁海县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东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引进丛志强、陈庆军等高校人才团队,成立“艺术振兴乡村”人才学院,培育300余名本土乡建艺术家,在地打造44个艺术特色村。

    如今,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开始走出宁海,辐射到鄞州、余姚、象山等周边县市,还通过“艺术扶贫”远嫁贵州晴隆、四川普格等地,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与葛家村牵手后,短时间内实现了宁海艺术振兴乡村模式的成功复制,去年至今引进2000多万元进行整村特色化打造,从村庄形象到村民精神面貌都实现了蝶变。而在四川省普格县德育村,宁海县已组织4次两地村民和高校团队互学互促活动,帮助德育村开展资源调查、业态培育、人才队伍组建。

    艺术振兴乡村,始于颜值、谋于发展、成于可持续。随着艺术振兴乡村的持续推进,宁海乡村的“美丽颜值”逐步转变为“经济产值”,成为村民们通向美好生活、奔向共同富裕的“腾飞之翼”。